[发明专利]一种汽车排气管废热回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36247.6 | 申请日: | 2012-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469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赵付舟;胡如夫;黄永青;汪秀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F01N5/02 | 分类号: | F01N5/02;F01N1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杨立 |
地址: | 315211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排气管 回收 系统 及其 控制 方法 | ||
1.一种汽车排气管废热回收系统,包括用于将发动机废气排出的第一排气总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排气总管的输出口通过第一三通分别连接到第一排气支管的输入口和排气分导管的输入口,所述排气分导管的输出口通过第二三通分别连接到第二排气支管的输入口和第三排气支管的输入口,所述第一排气支管的输出口、所述第二排气支管的输出口和所述第三排气支管的输出口通过一个四通汇聚到第二排气总管的输入口,所述第二排气总管的输出口连接到催化转化器的输入口,所述催化转化器的输出口连接到第三排气总管的输入口,所述第三排气总管上还设有第三热电回收系统,所述第三排气总管的输出口与外界大气连通;
所述第一排气总管的输出口处设有用于调节所述第一排气支管输入口开度和所述排气分导管输入口开度的第一档板;所述排气分导管的输出口处设有用于调节所述第二排气支管输入口开度和所述第三排气支管输入口开度的第二挡板;
所述第一排气支管上设有第一热电回收系统,所述第一热电回收系统与第一冷源相接触,所述第一热电回收系统与车载蓄电池电连接,用于通过所述第一排气支管与所述第一冷源之间的温差发电并将产生的电能供给车载蓄电池;所述第二排气支管上设有第二热电回收系统,所述第二热电回收系统与第二冷源相接触,所述第二热电回收系统与车载蓄电池电连接,用于通过所述第二排气支管与所述第二冷源之间的温差发电并将产生的电能供给车载蓄电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汽车排气管废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源和所述第二冷源均为冷却水,所述第一冷源的管路上设有调节第一冷源冷却水流量的第一调节阀,所述第二冷源的管路上设有调节第二冷源冷却水流量的第二调节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汽车排气管废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均为金属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汽车排气管废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连接有第一挡板驱动电机,所述第二挡板连接有第二挡板驱动电机。
5.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一种汽车排气管废热回收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a:当所述第一排气总管输出口的废气温度小于预设的第一参考开关温度下限时,所述第一挡板将所述第一排气支管的输入口完全封闭并将所述排气分导管的输入口打开,所述第二挡板将所述第二排气支管的输入口完全封闭并将所述第三排气支管的输入口打开;
步骤Ab,当所述第一排气总管输出口的废气温度大于等于预设的第一参考开关温度下限且小于等于预设的第一参考开关温度上限时,所述第一挡板将所述第一排气支管的输入口完全封闭并将所述排气分导管的输入口打开,所述第二挡板仍保持前一状态;
步骤Ac,当所述第一排气总管输出口的废气温度大于预设的第一参考开关温度上限且小于预设的第二参考开关温度下限时,所述第一挡板将所述第一排气支管的输入口完全封闭并将所述排气分导管的输入口打开,所述第二挡板将所述第三排气支管的输入口完全封闭并将所述第二排气支管的输入口打开;
步骤Ad,当所述第一排气总管输出口的废气温度大于等于预设的第二参考开关温度下限且小于等于预设的第二参考开关温度上限时,所述第一挡板仍保持前一状态,所述第二挡板将所述第三排气支管的输入口完全封闭并将所述第二排气支管的输入口打开;
步骤Ae,当所述第一排气总管输出口的废气温度大于预设的第二参考开关温度上限时,所述第一挡板将所述排气分导管的输入口完全封闭并将所述第一排气支管的输入口打开,所述第二挡板仍保持前一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汽车排气管废热回收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考开关温度下限为所述催化转化器的起燃温度与所述第一排气总管输出口到所述催化转化器之间的管路热损温度之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汽车排气管废热回收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转化器的起燃温度为大于等于265摄氏度小于等于285摄氏度。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汽车排气管废热回收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考开关温度上限为所述第一参考开关温度下限与预设的废气温度裕量之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工程学院,未经宁波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3624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