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铁芯顶杆专用焊接机的安全防护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210536259.9 | 申请日: | 2012-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088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秦志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瑞浦勒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11/36 | 分类号: | B23K11/36 |
代理公司: | 苏州铭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6 | 代理人: | 张一鸣 |
地址: | 215101 江苏省苏州市木渎金桥工业***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铁芯顶杆 专用 焊接 安全 防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焊接设备领域,涉及一种铁芯顶杆专用焊接机的安全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启动机电磁开关上用的动铁芯顶杆,是由一底座和一顶杆经焊接固定而成。底座的中心上设有供顶杆插入的沉孔,顶杆插入该沉孔内,其插入端的端部上设有凸台。通常是将顶杆插入底座上的沉孔后,经人工手持焊枪将电极伸入到沉孔中,放电熔化顶杆端部的凸台,从而使顶杆与底座两者之间焊接固定。顶杆与底座中心焊接的同轴度较高,焊接强度要求也较高,若不满足,在可能造成汽车启动机损坏的严重故障。但是这种手动焊接,人工压紧的焊接方式,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顶杆和底座焊接的同轴度无法控制,焊接强度也不稳定,不能很好的控制焊接质量。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设计了专用的焊接机,包括焊头和用于固定底座和顶杆的夹具。焊头与夹具之间间隔一定距离,当需要焊接时,焊头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向下移动,对固定夹具上的底座和顶杆进行焊接加工。由于焊头与夹具之间间隔一定距离,且焊头在放电时肉眼不可见,在焊接机进行工作时,由于没有安全防护措施,当操作人员因疏忽或误操作将手伸入到焊头与夹具之间时,容易对操作人员造成伤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铁芯顶杆专用焊接机的安全防护措施,其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焊接机在焊接时,容易伤害操作人员,安全性能较差的问题。实现带保护装置的铁芯顶杆焊接机有效地降低伤害操作人员的可能性,提高焊接机的安全性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一种铁芯顶杆专用焊接机的安全防护装置,所述安全防护装置包括安全光幕及光幕支架,所述光幕支架为两个,对称设置在焊接机机架的工作台的前方两侧上,所述安全光幕设在光幕支架上,并与焊接机的焊头相连。
1、上述方案中,所述安全光幕包括一发光器和一受光器,所述发光器设置在一个光幕支架上,所述受光器设置在于该光幕支架相对的另一光幕支架上,并使该受光器与所述发光器相对。
2、上述方案中,所述发光器包括一长条状板体及多个红外线发射器,这些红外线发射器沿所述长条状板体长边方向依次排列在该长条状板体的正面上,该长条状板体的背面设有卡扣,并对应于所述光幕支架上设有与该卡扣相适配的插槽;所述受光器包括一长条状板体及多个红外线接收器,这些红外线接收器沿所述长条状板体长边方向依次排列在该长条状板体的正面上,该长条状板体的背面设有卡扣,并对应于所述光幕支架上设有与该卡扣想适配的插槽。
本发明在焊接机焊头移动所需的活动区域的前端机架的两侧处设置安全光幕,当操作人员因疏忽或误操作将手伸入活动区域时,安全光幕自感应并发送信号至焊接机焊头,焊头感应自动退回原位,提高安全性能,对于人及设备均给予充分的安全保护。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由于本发明结构设计巧妙、合理,在焊接机焊头移动所需的活动区域的前端机架的两侧处设置安全光幕,当操作人员的手不小心进入活动区域时,安全光幕自感应并发送信号至焊接机焊头,焊头感应自动退回原位,而不会给操作人员带来伤害,可以有效的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安全性能提高,对于人及设备均给予充分的安全保护。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局部机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1、光幕支架;2、机架;3、工作台;4、发光器;41、红外线发射器;5、受光器;51、红外线接收器;6、长条状板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图1~3示,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一种铁芯顶杆专用焊接机的安全防护装置,所述安全防护装置包括安全光幕及光幕支架1,所述光幕支架1为两个,对称设置在焊接机机架2的工作台3的前方两侧上,所述安全光幕设在光幕支架1上,并与焊接机的焊头相连。
所述安全光幕包括一发光器4和一受光器5,所述发光器4设置在一个光幕支架1上,所述受光器5设置在于该光幕支架1相对的另一光幕支架1上,并使该受光器5与所述发光器4相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瑞浦勒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瑞浦勒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3625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