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叉车轴承组件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36622.7 | 申请日: | 2012-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966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陈庆熙;王冰;兰志勇;赵荣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市盈科轴承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19/18 | 分类号: | F16C19/18;F16C33/78;F16C33/58;F16C33/66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汉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55 | 代理人: | 田子荣;万翌春 |
地址: | 5284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叉车 轴承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叉车轴承组件,特别是一种具有高负荷能力的双列满装角接触球叉车轴承组件。
背景技术
叉车轴承工作时滚轮体在叉车桅杆轨道中低速滚动,引导叉耙升降并承受叉耙及其承托的全部载重和由于载重偏斜产生的倾覆力矩,要求轴承在导轨限位空间内可以承受重载。常采用加宽、加厚通用轴承外圈或导轮体+标准轴承结构实现。
要满足有限空间内承载要求,除了增大叉车轴承轮体(或外圈)壁厚外,在钢球直径及其所在中心园直径一定情况下,钢球数量越多,承载能力越大。为增加轴承内钢球数量,现有技术多采用在轴承内、外圈挡边直径上开设装球缺口并经其向轴承内部填装较多钢球。开具装球缺口后单列轴承仅能承受单方向轴向载荷,双列轴承则丧失轴向载荷能力,仅能承受径向力。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高负荷能力的双列满装角接触球叉车轴承组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叉车轴承组件,包括滚轮体和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包括一内圈、两半体外圈和若干个滚动体,所述内圈的外壁设有至少一条内圈沟道,所述两半体外圈合并成为外圈,所述外圈的内壁设有与内圈沟道对应的外圈沟道,所述滚动体填充在内、外圈沟道之间呈满装状,所述外圈的外壁设有一环槽,该环槽内放置令两半体外圈合拢的弹性圈,所述轴承塞入所述滚轮体的中心孔内且过盈配合,所述中心孔一端设有挡边与外圈一端相抵定位。
上述技术方案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作进一步改进。
所述轴承两端设有密封圈。
所述内圈内壁上1/2宽度处设置一可输送润滑油脂的环形槽。
所述内圈外表面上1/2宽度处设置有至少一个与环形槽相通且贯穿内圈壁的径向喂脂通道。
该喂脂通道是一圆孔。
所述内、外圈沟道的数量分别为两条,所述滚动体呈两列满装状。
所述滚动体为钢球。
上述技术措施可择一使用,也可组合使用。
本技术针对需承受径向、轴向或倾覆力矩的叉车轴承应用需求,提供一种重载双列满装球叉车轴承组件,在满足同样限位空间下具有最大承载能力。轴承组件由滚轮体+满装双列角接触球轴承组成,可承受径向和轴向较重载荷或冲击负荷、倾覆力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剖示结构示意图;
图2是轴承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2,一种叉车轴承组件,包括滚轮体1和轴承2,所述轴承2包括一内圈21、两半体外圈221、222和若干个滚动体23,所述内圈21的外壁设有两条内圈沟道211,所述两半体外圈221、222合并成为外圈22,所述外圈22的内壁设有与内圈沟道211对应的两条外圈沟道223,所述滚动体23填充在内、外圈沟道之间呈两列满装状,所述外圈22的外壁设有一环槽26,该环槽内放置令两半体外圈221、222合拢的弹性圈27,所述轴承2塞入所述滚轮体1的中心孔内且过盈配合,所述中心孔一端设有挡边11与外圈22一端相抵定位。所述滚动体23为钢球。
所述轴承2两端设有密封圈24、25。
所述内圈21内壁上1/2宽度处设置一可输送润滑油脂的环形槽212。
所述内圈21外表面上1/2宽度处设置有至少一个与环形槽相通且贯穿内圈21壁的径向喂脂通道213。
该喂脂通道是一圆孔。
当使用注脂器械经设置在轴承安装轴芯部的注脂孔向轴承内部供给润滑脂时,润滑脂经环形槽212输送至喂脂通道213。
滚轮体1为一厚壁滚轮,其外径表面可配合导轨形状设计成圆柱形或圆弧形,可以直接沿轨道滚动。
轴承2为满装双列角接触球轴承,无保持架。轴承2的外圈22在完成精加工后工艺裂开为两个半体。两处裂痕为工艺机械裂痕,无任何金属缺失,沿裂缝合拢后可形成完整外圆和沟道表面。
轴承2外圈22外表面1/2宽度处设有环槽26,槽内可放置令两半体外圈合拢的弹性圈27,该弹性圈27可以是O型橡胶圈,轴承2装配时先用O型橡胶圈将两半体外圈221、222合在一起,借助O型圈的弹力可在内、外圈构成的两条沟道内随意填充钢球23直至满装。同时两半体外圈221、222之间的裂痕在O型橡胶圈和钢球23的作用下自动找正复位,形成无裂痕间隙的完整轴承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市盈科轴承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市盈科轴承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3662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制备含有异氰酸酯基的聚氨酯预聚物的方法
- 下一篇:无机房电梯的曳引机布置结构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