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排球扣球技术训练的机械手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36980.8 | 申请日: | 2012-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701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张兰超;苏畅;秦聚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黑石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3B69/00 | 分类号: | A63B69/00;B25J11/00;B25J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排球 扣球 技术 训练 机械手 | ||
1.一种用于排球扣球技术训练的机械手,其特征是:包括机械部分和控制部分两部分,机械部分包括:一个底座(1)、一根立柱(2)、一根支架(3)、一个箱体外壳(4)、两根连杆(5、6)和两只模拟手掌(7、8)、一个调节机械手高度的旋钮(9)和两个调节机械手与水平面夹角的旋钮(10、11),控制部分包括:一个键盘模块(12)、一个电源模块、一个单片机、一个步进电机驱动器和两个步进电机,该电源模块、单片机、步进电机驱动器和两个步进电机均放置在箱体外壳(4)的里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排球扣球技术训练的机械手,其特征是:底座(1)为圆柱形,该底座(1)中心处圆柱形凹槽,凹槽内壁设有内螺纹,立柱(2)为圆柱形,该立柱(2)底端外周上设有与凹槽内壁上的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该底座(1)与该立柱(2)通过螺纹机械旋接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排球扣球技术训练的机械手,其特征是:支架(3)一端为圆柱形套筒,一端为T型,支架(3)的圆柱形套筒可无缝隙的套在立柱(1)上,并可在无阻碍的情况下沿立柱(1)下上下移动。套筒的侧面有一圆孔,圆孔内壁设有内螺纹,旋钮(9)底端外周上设有与圆孔内壁上的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向内旋转该旋钮(9),可紧固该支架(3)与该立柱(2),使该支架(3)固定于该立柱(2)上,不可上下要移动。向外旋转该旋钮(9),该支架(3)与该立柱(2)松开,该支架(3)可以在沿立柱(2)上下移动,从而调节机械手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排球扣球技术训练的机械手,其特征是:箱体外壳(4)的左侧表面突出两个圆筒,这两个圆筒可无缝隙的套接在支架(3)的T型两端,并可在无阻碍的情况下做以该支架(3)T型的横杆为轴的转动。圆筒的侧面有一圆孔,圆孔内壁设有内螺纹,两个旋钮(10、11)底端外周上设有与圆孔内壁上的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向内旋转该旋钮(10、11),可紧固该箱体外壳(4)与该支架(3),该箱体外壳(4)不转动,向外旋转该旋钮(10、11),该箱体外壳(4)与该支架(3)松开,该箱体外壳(4)可以做以该支架(3)T型的横杆为轴的转动,从而调节机械手与水平面夹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排球扣球技术训练的机械手,其特征是:箱体外壳(4)的前表面和后表面的中心以及前表面的左下角处分别有一圆孔,连接键盘模块的导线从箱体外壳(4)的下表面的圆孔引出,两个步进电机的转轴分别从箱体外壳(4)的前表面与后表面的圆孔伸出。两根连杆(5、6)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步进电机的转轴通过螺丝固接在一起。两个步进电机的转轴转动,便可带动两根连杆(5、6)做机械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排球扣球技术训练的机械手,其特征是:两只模拟手掌(7、8)分别和两根连杆(5、6)固接在一起,当两根连杆(5、6)随两个步进电机的转轴做机械转动时,两只模拟手掌(7、8)可随之做伸缩运动,达到拦网的目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排球扣球技术训练的机械手,其特征是:电源模块用于为控制部分的各模块提供能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排球扣球技术训练的机械手,其特征是:键盘模块(10)上设有3个按键,3个按键分别为:“E”键(Extend)、S键(Shrink)和D键(Disjunctor),当“E”键按下时,两只模拟手掌(7、8)伸出,当S键按下时,两只模拟手掌(7、8)缩回,当D键按下时,若电源模块为开启状态,则单片机控制电源模块关闭,若电源模块为关闭状态,则单片机控制电源模块开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排球扣球技术训练的机械手,其特征是:步进电机驱动器根据单片机给出的控制信号,驱动两个步进电机转轴的转动,从而带动两只模拟手掌(7、8)做伸缩运动,达到拦网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黑石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黑石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36980.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高效节能搅拌反应槽
- 下一篇:多电机前后驱动电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