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真空槽合金加料口预砌筑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37529.8 | 申请日: | 2012-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660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熊超;宋学远;巴永鸿;王进忠;陈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宝钢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7/10 | 分类号: | C21C7/10;F27D1/16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31219 | 代理人: | 刘计成 |
地址: | 200444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真空 合金 加料 砌筑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真空槽合金加料口预砌筑工艺。
背景技术
RH真空槽是钢水精炼主体设备,该设备本体由上部槽、下部槽、热弯管和浸渍管四部分组成。合金加料口是整个上部槽的关键部位,该部位的稳定决定了上部槽的稳定,它关系到精炼主体设备RH真空槽的稳定。合金加料口处于真空槽的上端,维修时,作业人员必须进入真空槽内,故槽内温度必须自然冷却到人能承受的温度,且合金加料口的耐火砖需要在线边加工边砌筑,仅合金加料口的耐火砖在线加工砌筑就必须用22个小时,整个合金加料口的维修工期,比真空槽其它部位维修时间要长30小时。
合金加料口的砌筑工期如此长,其根本原因是每块耐火砖需要在现场测量、加工、砌筑,由于现场客观的作业条件限制,砌筑测量点与耐火砖加工点需要3分钟的传输时间,现场用卡尺对所需加工的耐火砖进行现场测量划线也需要近2分钟,且现场加工的精度不高,加工一块耐火砖需耗时2分钟。80多块合金加料口砌筑用的耐火砖的所需的长时间加工,导致了工作层砌筑工序作业工期长。
不仅如此,合金加料口的在线维修,对作业区的员工而言,劳动强度高,作业环境差,施工质量控制难度大。合金加料口为钢水冶炼过程中合金料的加入口,受合金料的冲刷,合金加料口的质量控制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合金加料口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真空槽合金加料口预砌筑工艺,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真空槽合金加料口砌筑工序作业时间长、作业环境恶劣、施工质量控制难度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真空槽合金加料口预砌筑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合金加料口的工作层的规格,计算出砌筑所需的耐火砖的规格及数量,加工出耐火砖;
2)制作斜面加工模具,斜面加工模具设有内部空间,内部空间的内表面与工作层的外表面相对应,斜面加工模具的端面与工作层的端面的倾斜角度相同;
3)将耐火砖在斜面加工模具的内部空间内预砌筑,预砌筑的耐火砖与斜面加工模具的内部空间的内表面贴合;
4)在突出斜面加工模具端面的耐火砖上,沿斜面加工模具的端面划线,将划线的耐火砖沿所划的线去除突出斜面加工模具端面的部分;
5)将加工完成的耐火砖砌筑在工作层的位置,形成工作层。
优选的,步骤3)还包括将预砌筑在斜面加工模具的内部空间内的耐火砖按砌筑顺序编号;步骤5)中的耐火砖按编号顺序砌筑在工作层的位置。
优选的,步骤2)中的斜面加工模具分为上斜面加工模具和下斜面加工模具,上斜面加工模具、下斜面加工模具分别竖直固定在工作台面上,上斜面加工模具的上端面与工作层的上端面的倾斜角度相同,下斜面加工模具的上端面与工作层的下端面的倾斜角度相同。
进一步的优选,上斜面加工模具包括上斜面加工模具外环和套在上斜面加工模具外环内的上斜面加工模具内环,上斜面加工模具外环的内径与工作层的外径相同,上斜面加工模具内环的外径与工作层的内径相同。
进一步的优选,下斜面加工模具包括下斜面加工模具外环和套在下斜面加工模具外环内的下斜面加工模具内环,下斜面加工模具外环的内径与工作层的外径相同,下斜面加工模具内环的外径与工作层的内径相同。
如上所述,本发明真空槽合金加料口预砌筑工艺,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真空槽合金加料口预砌筑工艺,通过前期计算和使用斜面加工模具,预先加工好耐火砖,使合金加料口的工作层的砌筑作业时间减少,施工质量提高,施工人员的工作环境改善。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发明真空槽合金加料口预砌筑工艺中需砌筑的合金加料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为图1所示的合金加料口的一种结构的A-A向剖面示意图。
图3显示为图1所示的合金加料口的另一种结构的A-A向剖面示意图。
图4显示为本发明真空槽合金加料口预砌筑工艺中的上斜面加工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显示为本发明真空槽合金加料口预砌筑工艺中的下斜面加工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工作层
11 上端面
12 下端面
2 永久层
3 耐火砖
41 上斜面加工模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宝钢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宝钢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3752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漆树籽木蜡油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油茶专用多功能叶面肥、其制备方法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