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印染废水处理药剂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38672.9 | 申请日: | 2012-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764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徐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C02F103/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16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印染 废水处理 药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保技术领域中的印染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印染废水处理药剂。
背景技术
印染废水成分复杂,颜色深,排放量大,一直是国内外难以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为此人们花费很大的物力和财力以解决这一难题。现行处理印染污水的处理方法中主要有生化法,电解法,和光催化法。生化法占地面积大,适用范围窄,效果也不理想;电解法虽然效果好于生化法,但是能源消耗大,推广困难。光催化由于可以使有机物完全矿化,没有二次污染而备受瞩目。
专利CN1428301公开了一种水处理剂,这种处理剂含有氯酸类及盐类和水溶性铝盐,在处理废水时,絮凝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粒子,从而达到降低COD,BOD及色度的效果,同时达到除臭的功用。与此相类似的专利还有很多,例如CN85104351A,CN1063469QA等等。以絮凝剂处理印染废水,对于沉淀悬浮物尚有效果,而对于降低COD,BOD及色度的效果并不理想,特别是除臭效果更差,此外还会带来二次污染,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污染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所提出的一种减少印染废水中杂质含量的印染废水处理药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印染废水处理药剂,其制备方法为:
(1)取50~60g聚合氯化铝置于500mL三口烧瓶中,加入80~100mL水不断搅拌;
(2)升高温度到40~50℃,加入5~8g硫酸镁、3~5g尿素和1~3g十八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不断搅拌,并继续升温到75~85℃;
(3)充分反应1~2小时后,加入5~10g氯化铁,静置,熟化3~4小时即可。
一种印染废水处理药剂,其应用方法为:取上述制备的药剂加入到印染废水中,加入的量为100~300mg/L,并调节pH到9.0左右,以500r/min快速搅拌3~5min,再以80~100r/min搅拌10~15min,静置沉淀。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不仅能够可持续处理色度、浓度均较高的印染废水,同时使处理后的印染废水达到无色、无味、COD值降到最低,处理后的水质可反复循环利用;在处理过程中,能够阻止有机氯化物的生成,不产生对环境的二次污染;本发明成本低,操作简单,便于推广。
具体实施方式
实例1
取50g聚合氯化铝置于500mL三口烧瓶中,加入80mL水不断搅拌;升高温度到40℃,加入5g硫酸镁、3g尿素和1g十八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不断搅拌,并继续升温到75℃;充分反应1小时后,加入5g氯化铁,静置,熟化3小时;取上述制备的药剂加入到印染废水中,加入的量为100mg/L,并调节pH到9.0,以500r/min快速搅拌3min,再以80r/min搅拌10min,静置沉淀后出水COD浓度由253mg/L降至5.06mg/L,去除率达98%,符合排放标准。
实例2
取55g聚合氯化铝置于500mL三口烧瓶中,加入90mL水不断搅拌;升高温度到45℃,加入6g硫酸镁、4g尿素和2g十八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不断搅拌,并继续升温到80℃;充分反应1.5小时后,加入8g氯化铁,静置,熟化3.5小时;取上述制备的药剂加入到印染废水中,加入的量为200mg/L,并调节pH到8.5,以500r/min快速搅拌5min,再以90r/min搅拌13min,静置沉淀后出水COD浓度由1500mg/L降至22.5mg/L,去除率达98.5%,符合排放标准。
实例3
取60g聚合氯化铝置于500mL三口烧瓶中,加入100mL水不断搅拌;升高温度到50℃,加入8g硫酸镁、5g尿素和3g十八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不断搅拌,并继续升温到85℃;充分反应2小时后,加入10g氯化铁,静置,熟化4小时;取上述制备的药剂加入到印染废水中,加入的量为300mg/L,并调节pH到10.0,以500r/min快速搅拌4min,再以100r/min搅拌15min,静置沉淀后出水COD浓度由2500mg/L降至25mg/L,去除率达99%,符合排放标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大学,未经常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3867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纯电动汽车电动真空助力刹车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汽车仪表显示模块安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