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促进城市剩余污泥厌氧发酵产挥发性脂肪酸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38982.0 | 申请日: | 2012-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945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刘和;祖叶品;刘宏波;符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P7/40 | 分类号: | C12P7/40 |
代理公司: | 北京爱普纳杰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19 | 代理人: | 何自刚;王玉松 |
地址: | 21412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促进 城市 剩余 污泥 发酵 挥发性 脂肪酸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促进城市剩余污泥厌氧发酵产挥发性脂肪酸的方法,属于污泥固体废弃物利用领域。
背景技术
由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需求和政府的政策扶持,当今固体废物处理的重心已从污染控制转向资源开发。应用生物技术策略将有机废物转化为生物能源和生物化学品已成为目前有机固体废物处置的热点。目前,在应用生物技术策略将污泥中有机物质转化为生物能源和生物化学品,获得高附加值有机酸,越来越受到关注。因此,污泥厌氧发酵产酸技术是利用污泥这种廉价的底物生产附加值更高的生物化学品将成为污泥资源化的新途径。而剩余污泥中大多数有机质存在于微生物细胞内部,受到细胞壁的保护作用。
目前国内外研究学者采用了不同的污泥预处理手段,主要集中在化学处理法(碱性预处理、酸性预处理、加入还原剂或氧化剂、电化学预处理等),而这些方法都存在其自身的缺陷,如能耗大、污染大和易腐蚀损坏设备等。因此,采用高效的化学螯合剂在温和的工艺条件下对污泥进行预处理,是未来污泥处置的发展方向,并且对我国有机废物资源化利用新技术的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利用EDTA-2Na盐促进城市剩余污泥厌氧发酵产挥发性有机酸的技术方法,将城市生活污水厂脱水后的污泥配置成75-85gTS/L的污泥溶液,按0.20-0.45g/gTS加入乙二胺四乙酸二钠,pH控制在8.0-9.5,55℃下低速搅拌120min进行水解;将水解后的污泥接入驯化好的产酸种泥并在SRT为10d、低速搅拌和温度为35℃的条件下厌氧发酵,发酵过程中pH控制在9.0-10.5。
所述EDTA-2Na盐的浓度为0.2g/gTS。
所述水解阶段的pH控制在9.0,所述发酵过程中的pH控制在10.0。
本发明提出采用EDTA-2Na促进污泥水解,破坏污泥细胞壁和污泥絮体结构,使污泥细胞发生裂解,细胞内有机质能最大化地释放,并实现优质转化,以提高污泥有机物的可利用性,增加污泥厌氧发酵产酸产量;同时,作为一种化学处理方法,污泥水解效果显著,减小水力停留时间(HRT),减小反应器体积,减小处理成本。因此,EDTA-2Na有利于污泥的水解,对污泥发酵产酸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EDTA-2Na盐是一种强效螯合剂,具有很高的稳定常数。它能够改变微生物的细胞结构,使细胞物质离开吸附的表面,溶解在水相中;通过去除和掩蔽Ca2+,Mg2+和Fe3+等金属离子,并加速EPS的溶解,使包埋或隐藏于EPS中的内源酶得到释放,从而使酶的稳定性得到了提高或者释放;污泥中的部分有机颗粒絮体结构是通过金属离子吸附架桥作用而稳定的维持在一起的,EDTA-2Na能够瓦解这些剩余污泥絮体结构,使其变得更加松散,加速污泥水解释放有机物。因此,EDTA-2Na盐对城市污泥厌氧发酵产酸具有重要意义。
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大大提高污泥中可生物利用性有机酸的含量,污泥泥水混合物的液相中的SCOD浓度提高了18.0-20.0倍,VFAs提高了7.11-7.5倍。此外,通过液化污泥固体物质,使得污泥总量下降,可以实现约30%的污泥挥发性固体(VSS)减量化,为最终实现剩余污泥的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
附图说明
图1不同浓度EDTA-2Na对污泥液相中SCOD的作用。
图2不同浓度的EDTA-Na盐对污泥VSS的作用。
图3不同浓度的EDTA-2Na盐对城市污泥厌氧发酵产酸的作用。
图4EDTA-2Na盐预处理对污泥中TN和NH4+-N释放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污泥取自无锡某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二沉池脱水后的污泥进行研究,实验条件下用锥形瓶进行实验,固定污泥的浓度(75gTS/L),设计不同的EDTA-2Na盐浓度(0,0.05,0.10,0.20,030,0.40g/gTS),pH控制在8.0-9.5,55℃、100rpm的条件下分别搅拌30,60,90,120,150,180min。当EDTA-2Na盐的浓度为0.20g/gTS时,搅拌时间为120min时,污泥上清液中SCOD达到8014mg/L,同未预处理污泥溶液相比,分别提高了18.88倍,VSS降低了30.75%(图1、2)。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389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