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车载TFT LCD背光亮度自适应调节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39275.3 | 申请日: | 2012-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001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罗洪;郎继军;景柱;李高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中科天安智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4 | 分类号: | G09G3/34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 |
地址: | 214135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车载 tft lcd 背光 亮度 自适应 调节 电路 | ||
1.一种智能车载TFT LCD背光亮度自适应调节电路,其特征是:包括用于检测光照强度的光照亮度传感电路(1),所述光照亮度传感电路(1)与控制处理电路(2)连接,控制处理电路(2)通过背光驱动电路(3)与TFT LCD背光电路(4)连接;所述控制处理电路(2)根据光照亮度传感电路(1)检测输入的光照亮度通过背光驱动电路(3)驱动TFT LCD背光电路(4),以使得TFT LCD背光电路(4)的亮度与光照亮度传感电路(1)检测的光照强度相适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车载TFT LCD背光亮度自适应调节电路,其特征是:所述控制处理电路(2)包括控制处理器(U2),所述控制处理器(U2)的VDD_3端、VDD_2端、VDD_1端、VDD_4端及VDDA端相互连接,且控制处理器(U2)的VDD_3端与第一电容(C1)的一端、第二电容(C2)的一端、第三电容(C3)的一端、第四电容(C4)的一端、第五电容(C5)的一端、第六电容(C6)的一端及第一高频抑制电感(FB1)的一端连接,第一高频抑制电感(FB1)的另一端与MCU输入电源端连接,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及第六电容(C6)的另一端均接地;控制处理器(U2)的VSS_3端、VSS_2端、VSS_1端、VSS_4端及VSSA端均接地;控制处理器(U2)的PB13端连接光照亮度传感电路(1),控制处理器(U2)的PB10端通过第七电阻(R7)与存储芯片(U3)的SDA端连接,控制处理器(U2)的PB11端通过第六电阻(R6)与存储芯片(U3)的SCL端连接;
存储芯片(U3)的WP端接地,存储芯片(U3)的GND端接地;存储芯片(U3)的A0端、A1端及A2端均与第五电阻(R5)的一端连接,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与MCU输入电源端及存储芯片(U3)的VCC端连接,存储芯片(U3)的VCC端通过第十三电容(C13)接地;
控制处理器(U2)的PD0 OSC_IN端与第一电阻(R1)的一端、晶振(Y1)的一端及第八电容(C8)的一端连接,第八电容(C8)的另一端接地;控制处理器(U2)的PD1 OSC_OUT端与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晶振(Y1)的另一端及第九电容(C9)的一端连接,第九电容(C9)的另一端接地;
控制处理器(U2)的NRST端与第四电阻(R4)的一端连接,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与第三电阻(R3)的一端及第十二电容(C12)的一端连接,第十二电容(C12)的另一端接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与MCU电源输入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与同向双二极管(D1)内一个二极管的阳极端连接,同向双二极管(D1)内另一个二极管的阳极端与电池连接,同向双二极管(D1)内二极管的阴极端与控制处理器(U2)的VBAT端连接,且同向双二极管(D1)内二极管的阴极端通过第七电容(C7)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车载TFT LCD背光亮度自适应调节电路,其特征是:所述光照传感电路(1)包括光照传感器(U1),所述光照传感器(U1)的GND端接地,光照传感器(U1)的DQ端通过第二电阻(R2)与传感电路电源连接,光照传感器(U1)的VDD端与第十电容(C10)的一端、第十一电容(C11)的一端及第二高频抑制电感(FB2)的一端连接,第十电容(C10)及第十一电容(C11)的另一端均接地,第二高频抑制电感(FB2)的另一端与传感电路电源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车载TFT LCD背光亮度自适应调节电路,其特征是:所述背光驱动电路(3)包括驱动控制芯片(U4),所述驱动控制芯片(U4)的EN端与第十五电容(C15)的一端、第十电阻(R10)的一端及第十四电阻(R14)的一端连接,第十五电容(C15)的另一端及第十电阻(R10)的另一端均接地;第十四电阻(R14)的另一端控制处理电路(2)的使能输出端连接;驱动控制芯片(U4)的IN端与第三高频抑制电感(FB3)的一端及第十四电容(C14)的一端相连,第三高频抑制电感(FB3)的另一端与5V电压连接,第十四电容(C14)的另一端接地;驱动控制芯片(U4)的OVP端与第八电阻(R8)连接,并形成背光电源输出正极;驱动控制芯片(U4)的IN端通过第一电感(L1)与驱动控制芯片(U4)的LX端连接;
驱动控制芯片(U4)的LX端还与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端相连,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端与第十六电容(C16)的一端、第十七电容(C17)的一端相连,并形成背光电源输出正极;第十六电容(C16)的另一端及第十七电容(C17)的另一端均接地,且第十六电容(C16)的另一端及第十七电容(C17)的另一端均与第四高频抑制电感(FB4)的一端及第五高频抑制电感(FB5)的一端连接,第四高频抑制电感(FB4)的另一端及第五高频抑制电感(FB5)的另一端均接地;驱动控制芯片(U4)的GND端接地,驱动控制芯片(U4)的FB端与第十三电阻(R13)的一端及第九电阻(R9)的一端连接,第十三电阻(R13)的另一端与第十五电阻(R15)的一端及第十八电容(C18)的一端连接,第十八电容(C18)的另一端接地,第十五电阻(R15)的另一端与控制处理电路(2)的驱动信号端连接;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与第十一电阻(R11)的一端及第十二电阻(R12)的一端连接,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及第十二电阻(R12)的另一端接地;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与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连接后形成背光电源输出负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中科天安智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中科天安智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3927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磁粉探伤检测夹具的防护套
- 下一篇:一种磁力研磨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