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配微小插针的分体式毫米波连接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39287.6 | 申请日: | 2012-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724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娟;赵应应;孟朝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艾力特电子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502 | 分类号: | H01R13/502;H01R13/516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弋才富 |
地址: | 710065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小 体式 毫米波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具体涉及到一种适配微小插针的分体式毫米波连接器。
背景技术
毫米波连接器为一种高频连接器,具有使用频带宽、可靠性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微波测量及毫米波设备中。通常该种连接器在尾部适配细小的插针或者玻璃珠的时候,由于尾部插孔很小,适配的插针细小,在适配的过程中,由于连接器通常固定在腔体或者墙体上,由于结构的特性与空间位置的影响,在对插插针或者玻璃珠内导体时往往属于盲配,因此,通常由于插针无法对准插入连接器尾部插孔,导致内导体尾部的插孔劈槽损坏的现象时有发生。一旦插孔破坏,整个连接器也成为废品,无法重新利用和维修,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且使用新的连接器置换此连接器,花费一部分时间进行拆卸和重新装配,如果整机内部结构复杂,在拆卸和安装此连接器的过程中则会影响到其他相关的连接器,导致大面积的拆卸,造成重复的工作,既费时又费力。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适配微小插针的分体式毫米波连接器,通过采用分体式的连接器将连接器的外壳和组合壳体分开,可以减少由于盲插所造成的连接器损坏,当内部的组合壳体损坏时,外壳仍然可以使用,不仅减少了操作人员的安装难度,同时可以对外壳多次利用,节约材料。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适配微小插针的分体式毫米波连接器,包括分体的外壳1和置于外壳1内的组合壳体2,所述组合壳体2包括内衬套4、安装在内衬套4内的相互固定连接的插针3和绝缘子6以及压配在内衬套4外的外衬套5。
本发明结构区别于以往的尾部衬套压配进入外壳成为一个不可拆卸的连接器,该组合壳体与外壳之间属于间隙配合,将单独的外壳固定于腔体或者墙体上,并在可视的情况下将细小的插针或者玻璃绝缘子装入组合壳体尾部的插孔内,再将附带插针或者玻璃绝缘子的组合壳体转入外壳内,此种方法可以防止由于盲配而导致的插孔劈槽受损而导致的连接器报废。
所述连接器的插孔使用寿命有限和插孔本身强度的关系,超多次插拔或者适配插针操作不当会导致连接器的报废,此时,不需要将整个连接器拆除,只需要将组合壳体替换掉即可恢复产品的使用,方便、快捷且不影响整机的使用。当内部的组合壳体损坏时,外壳仍然可以使用,不仅减少了操作人员的安装难度,同时可以对外壳多次利用,节约材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的组装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结构的组合壳体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结构的外壳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发明一种适配微小插针的分体式毫米波连接器,包括分体的外壳1和置于外壳1内的组合壳体2,所述组合壳体2包括内衬套4、安装在内衬套4内的相互固定连接的插针3和绝缘子6以及压配在内衬套4外的外衬套5。
本发明的具体使用过程如下,首先将单独的外壳1固定于腔体或者墙体上,然后在可视的情况下将细小的插针3或者玻璃绝缘子装入组合壳体2尾部适配微小插针处,再将附带插针或者玻璃绝缘子的组合壳体2装入外壳1内,此种方法可以防止由于盲配而导致的插孔劈槽受损而导致的连接器报废。同时,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插孔的使用寿命有限,同时由于插孔本身强度的关系,多次使用后会导致报废,此时,不需要将整个连接器拆除,只需要将组合壳体替换掉即可恢复产品的使用,方便、快捷且不影响整机的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艾力特电子实业有限公司,未经西安艾力特电子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3928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变频型单相光伏逆变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热压机举升平衡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