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茶籽粉作为香烟过滤的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540305.2 申请日: 2012-12-14
公开(公告)号: CN102987555A 公开(公告)日: 2013-03-27
发明(设计)人: 吴伟銮 申请(专利权)人: 吴伟銮
主分类号: A24D3/02 分类号: A24D3/02
代理公司: 南昌洪达专利事务所 36111 代理人: 刘凌峰
地址: 515057 广东省汕头市***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用茶 作为 香烟 过滤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采用茶籽粉作为香烟过滤的方法。

背景技术

茶籽,即油茶树的种子,可榨油供食用。油茶树又名茶子树,是常绿小乔木。所榨出的茶油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养生保健功效,为我国特有物种,被誉为“东方橄榄油”,含有脂肪酸成分为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亚麻油酸、豆蔻酸等,不饱和脂肪酸超过90%以上,与比橄榄油维生素E含量高一倍。

茶籽粉,是采用茶籽榨油后的渣粉碎而成。茶籽粉中含有10-15%的茶皂素,其它成份还含有脂肪酸、茶籽多糖、茶籽蛋白等。茶皂素是一种天然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具有乳化、分散、湿润、增溶等作用。同时,许多古代医书也都记载了茶籽的食用与医疗双重功能,如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茶籽,苦寒香毒,主治喘嗽,去疾垢”。《中国药典》(95版)将野山茶油列为药用油脂,可治疗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对产妇有良好的保健作用;有助于婴儿大脑及骨骼发育;可润泽肌肤、乌黑头发。

焦油是指吸烟者使用的烟嘴内积存的一层棕色油腻物,即烟焦油,俗称烟油。它是有机质在缺氧条件下,不完全燃烧的产物。是众多烃类及烃的氧化物、硫化物及氮化物的极其复杂的混合物,其中包括苯并芘、镉、砷、β萘、胺、亚硝胺以及放射性同位素等,多种致癌物质和苯酚类、富马酸等促癌物质,虽其量极微,但具有经常、反复、长期的积累作用。实验证明:一支纸烟的烟气即足以使一片直径3厘米的泸膜完全变黑,泸膜上的颗粒物质足以使艾姆氏移码型菌株TA98引起显著“回变”,如果在纸烟烟雾弥漫的公共场所采集数十升空气量,其中的颗粒物质可以引起同样“回变”的结果和致癌的危险。吸烟20年后,年龄45岁的人,要比不吸烟的人群患肺癌者高出10倍以上。

尼古丁是油状液态物质,可溶于水、乙醇、氯仿、乙醚、油类,尼古丁可渗入皮肤。自由基态的尼古丁燃点低于准点,空气中低蒸气压时,其气体达308K(35 °C; 95 °F)会燃烧。基于这个原因,尼古丁大部分是经由点燃烟品时产生,然而吸入的份量也足够产生预期的效果。尼古丁也是一种难闻、味苦、无色透明的油质液体,挥发性强,在空气中极易氧化成暗灰色,能迅速溶于水及酒精中,通过口鼻支气管粘膜很容易被机体吸收。粘在皮肤表面的尼古丁亦可被吸收渗入体内。当尼古丁进入人体后,会产生许多作用:如四肢末梢血管收缩、心跳加快、血压上升、呼吸变快、精神状况改变(如变得情绪稳定或精神兴奋),并促进血小板凝集,造成心脏血管阻塞、高血压、中风等心脏血管性疾病的主要帮凶。现有的制烟技术,大多是通过化学加工方式,减低烟叶中焦油、尼古丁的含量,化学方法不仅降低香烟的口感,而且应用成本高,污染环境。而计算一支香烟的焦油与尼古丁的含量,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一支香烟中烟叶焦油、尼古丁的实际含量;另一种计算方式是人体在吸入一支香烟烟气所含的焦油及尼古丁的含量,采用不同的过滤物质可产生不同的过滤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采用茶籽粉作为香烟过滤的方法,它具有降解烟油及尼古丁和保健的功能。

本发明是这样来实现的,一种采用茶籽粉作为香烟过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为1)带有茶籽粉的香烟过滤嘴棒的制备:(1)在制作香烟过滤嘴棒的过程中,将茶籽粉均匀散落于纤维绵中,使过滤棒中含有茶籽粉;(2)在制作香烟过滤嘴棒的过程中,先将过滤嘴棒分为三段,前后二段为纤维棉,中间一段为过滤棉,然后将茶籽粉均匀散落于过滤棉中,该过滤嘴棒形成三层过滤结构;2)带有茶籽粉的过滤嘴的过滤芯的制备:(1)将茶籽粉或含有茶籽粉的过滤棉置于一次性过滤嘴的过滤芯的中间段,形成三段有效过滤;(2)先将过滤嘴的过滤芯制作成柱状的两端有过滤孔的结构,然后在过滤孔之间的过滤芯内部中均匀填充茶籽粉。

茶籽粉的主要成份与作用茶籽粉,是采用茶籽榨油后的渣粉碎而成,形成颗料状。茶籽粉中含有10~15%的茶皂素,其它成份还含有茶籽多糖、茶籽蛋白等。茶皂素是一种天然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具有乳化、分散、湿润、增溶等作用,分子式C57H90O26。茶皂素的分子结构, 属三萜类皂甙, 由糖体、甙元及有机酸组成。糖体一端为亲水基团, 通过醚键与另一端疏水基相连接, 疏水基团由以酯键形式相连接的甙元与有机酸构成, 因而具备了能起表面活性作用的条件。在水中溶解时并不产生电离, 故归属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伟銮,未经吴伟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4030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