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两相钛合金大规格棒材强韧性的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40484.X | 申请日: | 2012-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432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7 |
发明(设计)人: | 韩栋;赵永庆;毛小南;洪权;郭萍;贾蔚菊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22F1/18 | 分类号: | C22F1/18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61213 | 代理人: | 谭文琰 |
地址: | 710016***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两相 钛合金 规格 棒材强 韧性 加工 方法 | ||
1.一种提高两相钛合金大规格棒材强韧性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两相钛合金铸锭进行开坯锻造,水冷后得到截面为圆形的第一锻坯;所述两相钛合金铸锭的截面为直径为460mm~800mm的圆形;所述开坯锻造分两火次完成,每火次开坯锻造的变形量均为80%~90%,且每火次开坯锻造前均对两相钛合金铸锭进行第一阶段加热处理,其中第一火次开坯锻造前进行第一阶段加热处理的温度为β相变点以上150℃~180℃,第二火次开坯锻造前进行第一阶段加热处理的温度为β相变点以上100℃~120℃;
步骤二、将步骤一中所述第一锻坯进行第一镦拔锻造,水冷后得到截面为圆形的第二锻坯;所述第一镦拔锻造的累计变形量为70%~80%;所述第一镦拔锻造分4~5火次完成,且每火次第一镦拔锻造前均对第一锻坯进行第二阶段加热处理,每火次第一镦拔锻造前进行第二阶段加热处理的温度均为β相变点以下40~50℃;
步骤三、将步骤二中所述第二锻坯进行均匀化处理,然后水冷至25℃室温;
步骤四、将步骤三中经均匀化处理后的第二锻坯进行第二镦拔锻造,水冷后得到截面为圆形的第三锻坯;所述第二镦拔锻造的累计变形量为80%~90%;所述第二镦拔锻造分3~4火次完成,且每火次第二镦拔锻造前均对第二锻坯进行第三阶段加热处理,每火次第二镦拔锻造前进行第三阶段加热处理的温度均为β相变点以下20℃~30℃;
步骤五、将步骤四中所述第三锻坯进行成品退火处理,自然冷却后得到截面直径为250mm~450mm的两相钛合金大规格棒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两相钛合金大规格棒材强韧性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两相钛合金铸锭为TC4钛合金铸锭、TC6钛合金铸锭或TC11钛合金铸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两相钛合金大规格棒材强韧性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第一阶段加热处理的具体制度为:第一火次开坯锻造前进行第一阶段加热处理的时间t1满足:0.8δ1≤t1≤1.0δ1,其中δ1为所述两相钛合金铸锭的直径值,δ1的单位为mm,t1的单位为min;当第一火次开坯锻造后两相钛合金铸锭的温度低于930℃时,第二火次开坯锻造前进行第一阶段加热处理的时间t1′满足:0.8δ1≤t1′≤1.0δ1,否则,第二火次开坯锻造前进行第一阶段加热处理的时间t1′满足:0.5δ1≤t1′≤0.7δ1,其中δ1为所述两相钛合金铸锭的直径值,δ1的单位为mm,t1′的单位为min。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两相钛合金大规格棒材强韧性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第二阶段加热处理的具体制度为:每火次第一镦拔锻造前进行第二阶段加热处理的时间t2均满足:0.8δ2≤t2≤1.0δ2,其中δ2为所述第一锻坯的直径值,δ2的单位为mm,t2的单位为min。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两相钛合金大规格棒材强韧性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每火次第一镦拔锻造的终锻温度均不低于83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两相钛合金大规格棒材强韧性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所述均匀化处理的温度为β相变点以上30℃~300℃,所述均匀化处理的时间t3满足:t3=0.6δ3,其中δ3为所述第二锻坯的直径值,δ3的单位为mm,t3的单位为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未经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40484.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乳液型碳纤维用上浆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下一篇:一种废水中钛的回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