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直线形切割吻合器的组织夹持件及其钉仓座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40996.6 | 申请日: | 2012-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733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马博平;马剑文;黄建设;孙东明;万建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新能源吻合器总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072 | 分类号: | A61B17/072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江海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14 | 代理人: | 翁坚刚 |
地址: | 21302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形 切割 吻合 组织 夹持 及其 钉仓座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外科手术用的直线形切割吻合器的组织夹持件及其零件。
背景技术
吻合器为根据订书机原理设计的使用在外科手术中的替代传统手工切割和缝合的特殊手术器械。根据用途和使用部位的不同,吻合器分为多种类型。消化道吻合器的种类通常有三种。第一种是圆形吻合器,第二种是直线形切割吻合器,第三种是直线形缝合器。
圆形吻合器也称为管状吻合器或端-端吻合器,其基本结构分为抵钉座和器身两个部分,其吻合目的是进行管腔器官的端端吻合,也即将两个管状组织的端口固定连接在一起,还可进行管腔器官的端侧和侧侧吻合。所述的端端吻合,先在一个管状组织的侧部开一道侧切口,再将包括钉仓的器身从该侧切口伸入该管状组织的内腔中并从需连接的端口处伸出,并以扎荷包的方式将该管状组织的端口捆扎在器身的节轴上。而将抵钉座也以扎荷包的方式捆扎在需连接的另一个管状组织的端口上。再将节轴的端头插入抵钉座中,再调整吻合器进入击发状态,击发后则在组织上击入呈圆形排列的两排相互交错的缝合钉,并同时以圆筒状手术刀将其内侧的组织,也即两个端口的端头组织切断,被切下的组织片为环状。击发切割完成后,将吻合器的器身连同抵钉座从侧切口退出,被切除的组织因为被夹持在器身与抵钉座之间故一同退出。最后再用手工缝合侧切口,或者采用直线形缝合器缝合侧切口。
直线形缝合器也称为残端闭合器,是一种能够将两排相互交错的缝合钉在组织上成直线钉入的器械,也是被广泛应用替代手工直线缝合的器械之一。直线形缝合器适用于胃、十二指肠、小肠、结肠手术时缝闭残端或切口用等。
直线形切割吻合器简称为切割吻合器,也称为切开缝合器。它包括钉仓部和抵钉部,是一种能在组织的两边各打入1组、合计4排或6排的相互交错排列的缝合钉,并同时以切割刀将缝钉线之间的组织进行离断的器械,即是一种可以同时进行直线吻合和切割的器械。直线形切割吻合器适用于消化道重建及脏器切除手术中,例如胃空肠侧侧吻合,结肠与直肠的侧侧吻合,以及J形贮粪袋的制作等。另外,这类吻合器还包括内镜切割吻合器。该器械是在内镜尤其是腹腔镜手术时不可缺少的,同样适用于胃肠切除和吻合等,且其缝合部具有旋转功能,从而该种吻合器可以称为旋转式直线形切割吻合器。
见图1及图2,美国专利文献US 5865361所公开的“外科手术用吻合器械”即为一种旋转式的直线形切割吻合器。该旋转式直线形切割吻合器由带有手柄的控制部件和带有钉仓的缝合切割部件组成。
所述的控制部件包括控制杆52、后套管124、旋转套28、转向拨钮30、第一驱动板(文献中标号为123)、保险按钮82、复位拨钮32、固定手柄22和活动手柄24。
所述的缝合切割部件包括连接杆组件、割刀组件、枢接板(文献中标号为256)、钉仓组件18以及抵钉座组件20。
连接杆组件包括前套管251、上半连接杆(文献中标号为250)和下半连接杆(文献中标号为252)。上半连接杆和下半连接杆均设有前后向的推刀槽,两者相对贴合在一起而组成连接杆,所述的推刀槽也合并成连接杆的推刀槽。前套管251沿从前至后的方向套在连接杆上,且在后端被连接杆限位。
割刀组件包括驱动梁(文献中标号为266)和切割刀(文献中标号为280)。切割刀固定在驱动梁的前端部位上,且切割刀的刃口朝向前方。驱动梁设置在连接杆的推刀槽中,且驱动梁的前端伸出连接杆。枢接板设置在上半连接杆与下半连接杆之间,且位于右侧。
钉仓组件18包括外壳216、钉仓座(文献中标号为220)、上连接座(文献中标号为236)、下连接座(文献中标号为238)和一对连接片(文献中标号为246)。钉仓座固定在外壳216上,且位于外壳的前部和中部。钉仓座中有两组共六排沿前后向排列的缝合钉,相邻排的缝合钉交错排列。外壳216和钉仓座均设有贯通上下的中央纵向槽。
上连接座和下连接座均设有前后向的推刀槽,且所述推刀槽的前段在上下向上贯穿座体,并且上连接座位于下连接座的上方。上连接座和下连接座均固定在外壳的后端部位上;驱动梁的前端部位的上部位于上连接座的推刀槽的前段中,且由其上部的前端伸出上连接座,该上部前端上固定设有左右向的销轴(文献中标号为286)。驱动梁的前端部位的下部向下依次穿过下连接座的推刀槽的前段和外壳216的推刀槽,并伸入与其紧配合的支持板(文献中标号为287)中。切割刀则位于驱动梁的前端部位的上部和下部之间。枢接板的前端头从上向下套在下连接座的位于右侧的连接柱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新能源吻合器总厂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市新能源吻合器总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4099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