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牛至油口服乳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41286.5 | 申请日: | 2012-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736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龙谭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恒丰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53 | 分类号: | A61K36/53;A61K9/107;A61P31/04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何新平 |
地址: | 226100 江苏省南通***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牛至 口服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口服乳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兽用的牛至油口服乳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牛至油是从植物牛至中提取的黄红色或棕红色精油,具有百里香所有的辛辣芳香气味。牛至系唇形科牛至属植物牛至的全草,又名止痢草、野荆芥等地符名,具有清热、化湿、祛暑、解表、理气极强的杀菌、抑菌作用,从牛至中提取的挥发油,对31种常见致肠炎细菌和福氏痢疾杆菌,是最具有广谱抗菌的纯正中药药物添加剂。
牛至油是我国农业部批准使用的饲料药物添加剂之一,具有安全、高效、绿色、无配伍禁忌的纯天然活性成份比较高的中药添加剂。
牛至油具有很强的杀菌抑菌及抗氧化作用,对防治畜禽消化道细菌性疾病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为有效,也可预防球虫病。对仔猪大肠杆菌的感染,使用10%牛至油治疗后12-14小时有86.9%腹泻基本停止,而硫酸新霉素在给药24小时后,只有45.9%的仔猪停止腹泻。另:应用牛至提取物,思诺沙星、硫酸新霉素分别治疗不同病型大肠杆菌引起的鸡大肠杆菌病实验体外抑菌实验,临床诊疗统计,结果表明,牛至提取物防治鸡大肠杆菌病具有疗程短,见效快、无耐药性、成本低、用药方便等特点。
目前,市场上,主要有牛至油预混剂和牛至油溶液两种剂型。牛至油预混剂最早由荷兰罗帕法姆公司在我进口注册。由于安全、环保、成本低、不易产生耐药性以及良好的抗病促生产效果,在我国已得到可较广泛的应用。到现在我国已经有几十家公司在生产和销售牛至油预混剂,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牛至油溶液也是由荷兰罗帕法姆公司在我国进口注册品种,主要用于仔猪腹泻的防治。仔猪腹泻药品市场竞争激烈,牛至油以其良好的作用效果和不易产生耐药性的特点,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但以上两种剂型在生产、贮运和使用上也存在一些不足。牛至油属于一种发挥性油,因此不太稳定,预混剂和溶液剂都小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另外,牛至油主要物质是酚类物,对动物消化道有一定的刺激性,特别是直接口服牛全油溶液防治仔猪腹泻时,刺激性表现得很明显。再者,牛至油预混料拌料不方便,牛至油溶液作为油剂无法通过饮水给药,不便于家禽的饮水用药。这些方面都使牛至油的应用受到限制。
因此,特别需要一种牛至油口服乳及其制备方法,已解决上述现有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牛至油口服乳及其制备方法,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具有稳定、高效、绿色、安全、无耐药性、无残留和使用方便的特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牛至油口服乳,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重量百分比的如下组分:牛至油0.5-10%、乳化剂0.5-20%、助乳化剂0.5-10%、防腐剂0.01-1%、抗氧化剂0.005-01%,余量为纯化水。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牛至油为天然牛至草提取的牛至油或化学合成的牛至油。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乳化剂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包括叶温类或(和)司盘类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助乳化剂为乙醇、丙二醇或丙三醇等低碳脂肪醇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腐剂为苯酚、苯甲酸钠、尼泊金甲酯、尼泊会乙酯、尼泊会丙酯、尼泊金丙酯、三氯叔丁醇或者苯甲醇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抗氧化剂为油溶性抗氧剂,包括叔丁基为羟基茴香醚(BHA)和(或)二叔丁基羟基甲苯(2,6一二叔丁基对甲酚,BHT)。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牛至油口服乳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防腐剂溶解于适量纯化水或低碳脂肪醇中,再和乳化剂、助乳化剂一起溶解于纯化水中成为溶液A;将溶液A加入胶体磨,调节转速,搅拌混合5-10分钟;将抗氧化剂溶解于助乳化剂,再加入到牛至油中成为溶液B;将溶液B缓慢加入到胶体磨中的溶液A,乳化10-60分钟;然后过滤,分装,即得牛至油口服乳。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先将溶液B加入胶体磨,然后将溶液A加入溶液B中在胶体磨中进行乳化。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乳化通过组织捣碎机、乳均机或高压剪切机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恒丰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恒丰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4128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操作连杆机构
- 下一篇:多点触摸输入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