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充气式伪装遮障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41334.0 | 申请日: | 2012-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684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刘云鹏;孔庆钢;汪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元恒大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41H3/02 | 分类号: | F41H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0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充气式 伪装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气式伪装遮障,具体为一种具有背景地形模拟功能的充气式伪装遮障。
背景技术
军事伪装技术历史悠久,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古代军事家就懂得利用战场地形、地貌以及各种自然与气候条件进行军事目标的伪装。春秋时期杰出的军事家孙武还提出了“山埋伏、水埋伏、云埋伏、雾埋伏”的军事伪装理论。纵观中外战争史,军事伪装技术包含隐真和示假两个方面,其中,伪装遮障就是针对敌方军事探测手段,利用相应的遮障技术对军事目标实施隐真遁形的专用设施。
早期的战地情况侦察主要依靠肉眼进行,仅需针对所处的背景环境特征,在军事目标外部设置或者覆盖一些简易遮盖物,将其融入周围的背景环境之中,即可大大缩短敌方的探测距离,延长敌方对目标属性的识辨时间,达到良好的伪装效果。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对抗德国空军的空中侦察,法国军方利用系有大量麻布条的渔网遮盖重要军事目标,起到明显的伪装效果,由此诞生了世界第一款伪装网。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伪装遮障技术得到了进一步改进和大规模应用,如苏联在雅西-基什尼奥夫战役中,设置过125000米的垂直伪装遮障和250000平方米的水平伪装遮障,有效的迷惑了敌方侦察,保存了己方实力,有力的支援了作战部队。
随着近代科技的发展,各种远距离、高精度探测技术逐步被成功应用于军事领域,带来了军事侦察领域的技术革命,对伪装技术,特别是遮障伪装技术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具有全天候、全方位、超视距、宽视角探测能力的基于光学、中远红外、雷达及激光等多频谱电磁侦察技术已经在欧美等军事强国普及与推广,为有效的保存己方军事目标,掌握战场主动权,军事科技人员相继开发出多种技战术性能先进的伪装遮障。如美军21世纪初列装的超轻型、多频谱伪装遮障系统,其具备反可见光、近红外、热红外和雷达的多频谱侦察的伪装能力,据悉,其可有效降低目标热源的红外辐射,散射与吸收6-140000Hz波段的雷达波,能为飞机、坦克、装甲车以及舰船等重要目标提供有效伪装,并成功应用于伊拉克战场。在此期间,俄罗斯开发出代号为“斗篷”的多频谱伪装遮障系统,该伪装遮障系统可使敌方红外制导武器发现目标的概率降低2-3倍,将电子侦察机对目标的探测距离从原来的180公里缩短至30-40公里,并可大幅度衰减微波,此伪装遮障系统特别适用于地面战车目标的伪装。
早期的伪装遮障无专门设计的支撑系统,通常是利用具有伪装功能的材料作为遮障面,并将其直接覆盖于目标外部,以对抗敌方侦察。这种工作模式的伪装遮障具有设计与制作简单,价格低廉,环境适应性强,通用性好,架设方便等多方面的优点。但其也存在针对性不强,难以对被伪装的目标进行必要的外形轮廓修饰等问题,伪装能力较差,且需要将伪装遮障撤除后方可实现被伪装目标的自由移动,大大降低了移动式目标的机动性能,容易贻误战机。
为此,军事科技人员设计出采用刚性杆件材料制作支撑系统,并配合专用遮障面的可自由拆装的支杆式伪装遮障。此类伪装遮障可根据需要,在特定地点提前搭建,然后再将军事目标移动至其内部,也可以以需要被伪装的目标为中心,在其周围就地搭建。这种伪装遮障可针对被伪装目标的结构及外部形态特征,在一定范围内调整其空间尺寸与形状,并可设置必要的出入口,以供目标自由进出伪装遮障系统。由此,此类伪装遮障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目标的外部特征伪装,迷惑敌方对伪装遮障内部被伪装目标的识别;同时,在伪装遮障无需撤除的条件下,被伪装目标即可自由出入,可保证目标的机动能力不受影响。但此类伪装遮障所属的支撑系统构建程序过于复杂,整体重量较大,搭建及撤收过程费时费力,收储不便,且受到建筑结构的影响,具有明显外部轮廓特征,外部形态的变换空间非常有限。
发明内容
针对当前伪装遮障产品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目标地形模拟功能的充气式伪装遮障。该伪装遮障主体结构包括结构支撑系统,具有特定伪装功能的遮障面,地形模拟气囊三大部分。其中结构支撑系统采用气囊充气式结构设计;遮障面与结构支撑系统采用分离式设计,以绳索捆绑模式实现遮障面与支撑系统之间的连接与固定;背景地形模拟气囊采用模块式设计,所有的背景地形模拟气囊均具有相同的结构与尺寸,可根据伪装遮障使用背景的环境特征有针对性的在支撑系统表面特定的位置安装一定数量的背景地形模拟气囊,配合柔性遮障面,以实现本发明所涉及的充气式伪装遮障外表面高低错落的“峰、谷”交错排列的轮廓外形,形成对伪装遮障架设场地背景地形的有效模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元恒大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元恒大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413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