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聚羟基丁酸戊酸共聚酯去除水中硝酸氮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41561.3 | 申请日: | 2012-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924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龙;初里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28 | 分类号: | C02F3/28;C02F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薄观玖 |
地址: | 100084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羟基 丁酸 戊酸 聚酯 去除 水中 硝酸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处理方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利用聚羟基丁酸戊酸共聚酯去除水中硝酸氮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大量含氮的生活和工业污水排入水体,以及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硝酸盐氮污染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水体污染的突出问题。异养反硝化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生物去除硝酸盐氮的方法(J. Van Rijn, Y. Tal, H. J. Schreier, Denitrification in recirculating systems: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Aquacultural Engineering 34(3) (2006) 364-376)。为保证反硝化反应的顺利进行,必须提供充足的碳源。另外,随着污水处理标准的提高,对总氮的排放标准日趋严格。我国现行的污水处理工艺普遍存在脱氮碳源不足的问题,这已经成为制约生物脱氮效率的关键问题。研究开发新型外加碳源及其脱氮特性,已经成为水处理领域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现有的外加碳源通常可分为传统溶解性碳源和新型固体碳源两大类(邵留, 徐祖信, 尹海龙, 污染水体脱氮工艺中外加碳源的研究进展, 工业水处理 27(12) (2007) 10-14)。传统碳源以甲醇、乙醇、乙酸和葡萄糖等液态有机物为主。甲醇是目前应用和研究最为广泛的液体碳源,其脱氮效果好,污泥产率低;缺点是有毒性,运输不便且价格较高。采用溶解性碳源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碳氮比难以控制,尤其在进水硝酸盐有波动的情况下,碳源投加量的调控更加困难。碳源投加过量则出水中含有残留碳源;碳源不足则会在出水中形成亚硝酸盐的积累,都会对出水水质造成很大影响。固体碳源只有在微生物酶的作用下被分解后, 才能被反硝化菌利用,从而避免了传统工艺中液体碳源投加不易控制的问题,保证了出水水质,有利于水处理系统的稳定运行。
聚羟基丁酸戊酸共聚酯(PHBV)是一种用淀粉为原料,运用发酵工程技术生产出的生物聚酯。它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和生物可吸收性,目前已经在医用材料(缝线、骨钉)、薄膜材料(地膜、购物袋、堆肥袋)、一次性用品(笔、餐具)和包装材料方面有所应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聚羟基丁酸戊酸共聚酯去除水中硝酸氮的方法。
一种利用聚羟基丁酸戊酸共聚酯去除水中硝酸氮的方法,其具体方案为:
(1)将聚羟基丁酸戊酸共聚酯PHBV颗粒加入到反应器中,所采用的反应器形式为固定床;从反应器底部进水,上部出水;在载体上部放置金属筛网以防止载体洗出;
(2)反应器不加任何污泥接种,直接加入地下水启动,初始水力停留时间HRT为48 h,驯化40天~50天,待出水硝酸氮浓度不高于5 mg/L时,逐渐降低HRT,具体方案为:在23 h~24 h水力停留时间下保持12 d~13 d,然后在16 h~17 h水力停留时间下保持10 d~11 d,然后在14 h~15 h水力停留时间下保持2 d~3 d,然后在12 h~13 h水力停留时间下保持7 d~8 d,然后在10 h~11 h水力停留时间下保持12 d~13 d,然后在8 h~9 h水力停留时间下保持12 d~13 d,最后在3 h~6 h水力停留时间下保持14 d~15 d;每隔2天~3天检测出水的硝酸氮、亚硝酸氮、氨氮和TOC浓度。
所述固定床反应器的填充率为35%~60%。
所使用的固体碳源为PHBV颗粒。
所述PHBV颗粒的粒径为0.2 cm~0.4 cm。
所处理的水源为地下水,饮用水或城市污水处理厂的二级出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固体碳源反应器不加污水处理厂的污泥而是用地下水直接驯化启动,可以避免污水厂污泥中致病菌的引入,尤其适用于地下水和饮用水的脱氮处理。
(2)可生物降解固体PHBV的碳源释放具有缓释性能,可以避免液体碳源投加不易控制的问题,出水质量好,亚硝酸氮和TOC的浓度很低。
(3)PHBV既作为生物膜的载体又作为反硝化的碳源,反应器操作运行简单,容易控制。
附图说明
图1 为填充后的固定床反应器的示意图。
图中标号:1-进水口;2-出水口;3-固定床反应器;4-集气罩;5-PHBV颗粒;6-水浴进口;7-水浴出口;8-金属筛网。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4156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