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阀位法变水温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41896.5 | 申请日: | 2012-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802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张熠 | 申请(专利权)人: | 机械工业第三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24F11/00 | 分类号: | F24F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赵荣之 |
地址: | 400039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阀位法变 水温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控制领域,特别是一种调节空调冷冻水或热水温度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主流中央空调系统的制冷主机与室内末端空调设备之间,是通过冷冻水循环来传递冷量的,其供回水温度一般为7/12℃,也有采用6/13℃、5/13℃等技术方案,其共同特点是全年固定供回水温度,可以满足全年最大负荷条件的制冷需求,但是最大负荷运行时间一般只占全年制冷运行时间的3%左右,其余时间可以提高冷冻水温度运行,既节能又能满足使用要求。
据相关文献和大量生产商实测数据,冷冻水温度每提高1℃,节能率为3~4%,整个制冷期内冷冻水供水温度可在7~15℃范围内变动,最大的瞬时节能率可达28%,节能空间很大。
热泵型空调主机供热时,其供回水温度一般固定为50/45℃或45/40℃,在大部分时间都降低热水温度运行,可以取得同样的节能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阀位法变水温控制方法,它可以通过自动调节阀开度值来判断空调主机制冷或制热的效率,从而调节冷冻或热水的温度。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1)监测空调末端设备水侧的自动调节阀的开度值;
2)若自动调节阀的开度值位于预设范围之内,则维持冷冻水或热水的温度不变;
3)若自动调节阀的开度值高于或低于预设范围,则调节冷冻水或热水的温度,并转向步骤1)。
进一步,步骤3)中的具体调节方法为:空调处理制冷工作模式,自动调节阀的开度值低于预设范围的下限,则提高冷冻水的温度;自动调节阀的开度值高于预设范围的上限,则降低冷冻水的温度。
进一步,步骤3)中的具体调节方法为:空调处理制热工作模式,自动调节阀的开度值低于预设范围的下限,则降低热水的温度;自动调节阀的开度值高于预设范围的上限,则提高热水的温度。
进一步,在所述空调冷冻水或热水中加有阻垢剂。
进一步,在所述空调冷冻水或热水中加有缓蚀剂。
进一步,在所述空调冷冻水或热水加有杀菌剂。
进一步,在所述空调冷冻水或热水中加有减阻剂。
进一步,在所述空调冷冻水或热水加有表面活性剂。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如下的优点:
本发明通过监测空调末端设备水侧的自动调节阀的开度值,来判断空调主机的升、降温效率,升、降温效率越高耗能越大,过高的升、降温效率会造成大量能量的浪费。通过调节空调主机冷冻水或热水的温度来调节空调的升、降温效率,使空调主机既能满足升、降温要求,又能减少能耗。
本发明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发明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发明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附图说明如下。
图1为本发明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阀位法变水温控制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监测空调末端设备水侧的自动调节阀的开度值;
2)若自动调节阀的开度值位于预设范围之内,则维持冷冻水或热水的温度不变;
3)若自动调节阀的开度值高于或低于预设范围,则调节冷冻水或热水的温度,并转向步骤1)。
步骤3)中的具体调节方法为:空调处理制冷工作模式,自动调节阀的开度值低于预设范围的下限,则提高冷冻水的温度;自动调节阀的开度值高于预设范围的上限,则降低冷冻水的温度。
步骤3)中的具体调节方法为:空调处理制热工作模式,自动调节阀的开度值低于预设范围的下限,则降低热水的温度;自动调节阀的开度值高于预设范围的上限,则提高热水的温度。
本发明通过监测空调末端设备水侧的自动调节阀的开度值,来判断空调主机的升、降温效率,升、降温效率越高耗能越大,过高的升、降温效率会造成大量能量的浪费。通过调节空调主机冷冻水或热水的温度来调节空调的升、降温效率,使空调主机既能满足升、降温要求,又能减少能耗。
在所述空调冷冻水或热水中可以加有阻垢剂、缓蚀剂、杀菌剂、减阻剂、表面活性剂。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机械工业第三设计研究院,未经机械工业第三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4189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轻型太阳能电动三轮车
- 下一篇:一种圆珠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