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加工放电极线管异型孔的方法及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42687.2 | 申请日: | 2012-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562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秦新平;秦绍葳 | 申请(专利权)人: | 艾尼科环保技术(安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28/34 | 分类号: | B21D28/34;B21D28/28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蚌埠博源专利商标事务所 34113 | 代理人: | 杨晋弘 |
地址: | 233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工 电极 线管 异型 方法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具装置,特别涉及加工放电极线管异型孔的方法及模具。
背景技术
在电除尘器中,有一种放电极是芒刺形状,固定放电极需要电极线管,电极线管是阴极极线框架的关键部件。在管上有20个异型对穿孔,且要求两对穿孔的同心度是±0.05mm,极线管直线度和扭曲不大于0.1mm。因此防止管变形及两对穿孔同心是加工的关键,如果两孔不同心,势必造成极线扭曲;如果管变形,则影响电极线与极板的极间距,变形严重的会造成电极线的脱落,从而影响了除尘的效果。在现有的技术中,管壁部上的孔,通常是采用钻、铣和冲等方法加工的。钻和铣使用工装,虽然可以是质量稳定,但生产效率低,不能满足大批量生产的要求。管材冲孔,按其模具结构特征可分为有凹模冲孔和无凹模冲孔二种。所谓的无凹模冲孔,即在管材中无凹模支承的状态下,仅靠凸模对管壁进行冲孔加工,此时需管外壁被完全均匀压紧。由于凸模在冲制时,管材处于空心状态,凸模对管壁施加的冲压力超过管壁本身材料的屈服强度时,管材容易被压扁、冲塌,使冲孔加工无法完成。而使用有凹模冲孔时,由于材料软,内壁公差大,有芯凹模的外径与内壁之间的间隙达到0.5mm,且整体冲孔的接触面积大,冲孔时势必造成凹陷超要求,管子与有芯凹模之间会蹩死,无法相对滑动,儿照成退料困难,实现不了连续冲出19个孔。本专利的申请人经过广泛检索,尚未发现有理想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阶段现有的两种模具在冲孔时出现的问题,即无凹模冲孔时管材容易被压扁和冲塌;有凹模冲孔又会造成凹陷超要求,管子与有芯凹模之间蹩死,无法形成相对滑动,管子退料困难等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加工放电极线管异型孔的方法及模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加工放电极线管异型孔的方法及模具,包括上模座,在上模座的上面链接模柄,在上模座的下面连接上固定板,上固定板的下面连接下固定板,在下固定板上设有聚氨酯橡皮,在固定板和聚氨酯橡皮的中间连接冲头,在冲头的下面设有底板。在底板上连接下模座,下模座上配合芯轴下模,在芯轴下模的后端分别连接前定位块和后定位块。其特征在于:
在冲头的前端设有一段导向圆柱,在导向圆柱向后一段距离设有两个以中心线对称的弧形冲头在冲头后端面设有螺孔。
在芯轴下模的前端设有一个导向圆孔,导向圆孔与导向圆柱相配合,在导向圆孔的两侧分别设有以中心线对称的弧形孔,弧形孔与弧形冲头相配合。在复合孔的下面设有退料槽,在复合孔的外面接触配合放电极线管,放电极线管上所钻的圆孔与芯轴下模的复合孔相对应。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以有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导向圆柱,在其前端设有一个带有一定锥度的圆周倒角。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所提供的加工放电极线管异型孔的方法及模具,对于冲制长管厚壁件异型腰孔时,采用是先钻圆孔,再冲两边小孔。由于冲裁面小,能完全符合极线管各项技术要求,操作快捷,质量稳定,能适应企业的大批量的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1的B—B剖视图;
图4是图3的C—C剖视图;
图5是冲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左视图;
图7是图5的仰视图;
图8是芯轴下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的C—C剖视图;
图10是图8的D向视图;
图11是放电极线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的E—E剖视图;
图13是图12的F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加工放电极线管异型孔的方法及模具,包括上模座3,在上模座3的上面链接模柄1,在上模座3的下面连接上固定板4,上固定板4的下面连接下固定板5,在下固定板5上设有聚氨酯橡皮6,在固定板和聚氨酯橡皮6的中间连接冲头2。在冲头2的下面设有底板10,在底板10上连接下模座7,下模座7上配合芯轴下模11(结合图8、9、10所示),在芯轴下模11的后端相隔一段距离分别连接前定位块12和后定位块13(如图3、图4所示),其特征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艾尼科环保技术(安徽)有限公司,未经艾尼科环保技术(安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4268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