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靶向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43590.3 | 申请日: | 2012-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613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郭喜明;郭斌;薄璇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9/14 | 分类号: | A61K9/14;A61K47/32;A61K47/04;A61K31/4745;A61K41/00;A61K31/337;A61K31/704;A61K31/513;A61K31/519;A61K39/395;A61P35/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王艳萍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靶向 复合 纳米 粒子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靶向诊疗一体化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据世界卫生组织官员指出:到2010年,恶性肿瘤将取代心血管疾病成为世界死亡人数最多的疾病。目前临床可用于诊断肿瘤有:光学成像、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磁共振显像、超声以及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治疗肿瘤有:手术、放疗、药物治疗三大主要方法,光动力学治疗、热疗等辅助方法,以上各种疗法均已收到很好的诊疗效果。如用卟啉类化合物进行光学成像,通过其结构卟吩环较强的吸收波长为405nm光吸收后激发产生630nm及690nm近红外区荧光对肿瘤组织成像,具有低能量辐射、高敏感性等的优势;用羟基喜树碱(HCPT)类药物,通过选择性抑制肿瘤细胞DNA拓扑异构酶,切断DNA单链,干扰DNA链的复制,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用卟啉类化合物进行光动力治疗,通过卟啉选择性的在肿瘤细胞上富集,当使用一定波长的光照射肿瘤区时将诱发生物组织附近产生具有活性的单线态氧(·O2)导致肿瘤细胞因氧化失活死亡,具有抗瘤谱广、适应症广、可多次重复治疗的显著优点,并与化疗联合使用协同性好、与手术联合缩小手术范围和减少术后复发的优异肿瘤治疗效果;及用金壳纳米粒子进行光热治疗,通过其可调的表面纵向等离子吸收与其共振的近红外波长,释放热量后杀死肿瘤干细胞,从而抑制肿瘤转移;当与药物治疗共同作用时具有化学增敏作用可改善肿瘤周边的血液循环及增强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强药物的渗透进入肿瘤内部。
但在肿瘤诊断治疗药物中存在的三个共两同问题是:一、药物靶向性差;以羟基喜树碱(HCPT)类药物为例,HCPT在不同的pH条件下存在两种形式:α-羟基-δ-内酯环形式及羧酸乙酯形式,但是两种形式中仅内酯结构形式具有抗肿瘤活性,并且内酯结构形式的水溶性较差,如何提高内酯结构喜树碱类药物靶向肿瘤细胞一直为此类药物的研究难点;二、由于肿瘤组织特有的生物环境,使于诊疗药物浓度难达到有效浓度;三、在肿瘤的诊疗中,使用单一疗法疗效低,无法治疗恶性肿瘤。因此在目前的肿瘤诊疗研究中两个核心问题是,如何选择合适的药物载体改进各种治疗方法本身以及构建能够科学和合理结合多种疗法综合治疗肿瘤药物。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微纳米制造技术与纳米材料为基础的肿瘤诊断治疗技术为解决这两大问题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将纳米粒子用作载体后可以使药物靶向作用于肿瘤细胞,后聚集病灶,并能增强细胞对其药物的渗透作用。目前已经被研发出的纳米载体有聚合物微球纳米粒子、微囊脂质和微乳液、金纳米粒子等;在诸多纳米粒子中,金纳米粒子具有能够进一步表面功能化对肿瘤细胞有靶向作用的生物分子如单克隆抗体、叶酸、蛋白、糖类等的优点,修饰后能够使纳米粒子准确定位于特定的肿瘤细胞,显著提高药物在特定肿瘤组织的浓度,进一步减小副作用;并且金纳米粒子还可制备成多种在特定部位及条件下释放药物控释系统,在不减弱诊疗疗效的前提下同时减少药物的用量,因而金纳米粒子是一类理想的纳米载体。
近几年在上述纳米载体研究基础上,构建多重靶向能力、并能将多种诊疗方法结合的一体化复合纳米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如基于脂质体纳米材料以Fe3O4磁性纳米粒子与荧光染料构建的磁靶向光学成像复合纳米粒子;基于金纳米粒子构建的光学成像和磁共振成像复合纳米粒子、光热治疗和传统药物治疗复合纳米粒子。但是此类复合纳米粒子的研究处于初级阶段,仍存在三方面的缺陷,第一方面是此类载药系统的载药量较少、稳定性及靶向性较低;第二方面是制备过程中需要使用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超声或同质化,这都将限制肿瘤药物的诊疗过程;第三方面难以有机结合多种诊疗方式,具有较长的诊疗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目前抗肿瘤药物载体稳定性差、载药量小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靶向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靶向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一、制备磁性纳米粒子:
将10mL浓度为1mol/L的FeCl3水溶液、2.5mLFeSO4·7H2O的HCl溶液加入到125mL浓度为0.7mol/L的NH3·7H2O,继续搅拌30min,离心分离并收集上清液中的产物,将上清液中的产物用去离子水洗涤3次,然后再分散在150mL去离子水中,得到Fe3O4纳米粒子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4359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