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约束多航天器飞行间距预示及碰撞规避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43834.8 | 申请日: | 2012-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644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杨慧;马利;周静;潘宇倩;雪丹;何江;金煌煌;武向军;舒卫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
主分类号: | G05D1/10 | 分类号: | G05D1/1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庞静 |
地址: | 10009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约束 航天器 飞行 间距 预示 碰撞 规避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约束多航天器飞行间距预示及碰撞规避措施。
背景技术
对于采用一箭多星方式发射的中高轨道航天器,常要求运载火箭将多个航天器送入同一轨道平面。由于受到测控条件的限制,与运载火箭分离后的多个航天器需要同时使用一个地面测控天线完成测控任务,这就要求航天器的对地张角均小于地面测控天线的波束覆盖范围,相应的各航天器与运载火箭分离时间应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直接导致各航天器以及分离物体之间的飞行间距较小,在飞行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外部干扰及航天器自身姿控的影响,可能导致航天器之间或航天器与其他分离物体之间发生碰撞,这对于航天器的飞行安全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有必要对航天器在运载火箭分离点以及后续飞行中的相对距离进行精确预报,如果存在碰撞风险,航天器需要实施主动规避以确保飞行安全。
我国中高轨道航天器与运载火箭分离后需要尽快完成太阳帆板展开等操作,这通常在分离后第一圈内完成,地面具备相应的测控条件支持,但一般测控时间较短,不利于增加过多的测控操作。而对于一箭多星发射且存在碰撞风险的航天器,必须在第一圈有限的测控弧段内实施轨道机动,拉开航天器之间的距离,规避航天器之间发生碰撞的风险。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对存在多种约束条件下的航天器碰撞规避的处理方法,以确保航天器的飞行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多约束多航天器飞行间距预示及碰撞规避方法,综合考虑轨道摄动和控制作用力的影响对多个航天器的飞行间距进行预报,并通过在测控允许时段内对航天器进行一次小量的轨道调整,以增大航天器之间的最小相对距离,可确保航天器的飞行安全。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多约束多航天器飞行间距预示及碰撞规避方法,步骤如下:
(1)根据在轨已发射航天器巡航姿态下姿控消耗推进剂的遥测数据值,确定姿控平均力的大小;
(2)根据各航天器的初始星历信息以及步骤(1)中确定的姿控平均力进行高精度轨道预报,计算任一时刻各航天器在惯性坐标系的星历以及任一时刻各航天器之间的相对距离,确定航天器间的最小相对距离;
(3)改变姿控平均力的作用方向,重复步骤(1)、(2),计算各航天器最小相对距离的最小值,该最小值对应的姿控平均力作用方向即为最恶劣情况;
(4)将步骤(3)中确定的最小值与最小安全距离进行比较,若最小值大于最小安全距离,则航天器无碰撞风险,否则在第一圈测控跟踪弧段内,选择其中一个航天器进行一次轨道机动,拉开航天器之间的距离,规避航天器碰撞风险。
所述步骤(1)中的姿控平均力大小计算方法为:
(1.1)首先根据航天器在本体坐标系+X、+Y、+Z、-X、-Y、-Z六个方向上的喷气时间累积遥测数据和已知的推力器秒流量,计算出六个方向的推进剂消耗量;
(1.2)计算航天器本体坐标系X、Y、Z三轴方向的等效推进剂消耗量,进行几何求和,即可得到姿控平均作用力所消耗的推进剂;
(1.3)根据消耗的推进剂,计算得到姿控平均作用力的大小。
所述步骤(3)中的改变姿控平均力的作用方向应按照如下方法:
(3.1)将姿控平均力单位矢量在惯性坐标系表示为下列形式:
[cosαcosδsinαcosδsinδ];其中,α为姿控平均力单位矢量在惯性坐标系的方位角,δ为姿控平均力单位矢量在惯性坐标系的俯仰角;
(3.2)将方位角α在0°~360°的变化范围,俯仰角δ在-90°~90°的变化范围内取值,并按照预设的迭代步长进行迭代。
所述步骤(4)中的轨道机动选择在轨道机动开始时刻相位超前的航天器。
所述的轨道机动使用主备份小推力器同时工作的方法进行轨道机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方法采用最恶劣作用力分析模型对航天器与非合作目标的飞行间距进行预示,不仅解决了航天器在空间飞行中姿态控制作用力大小和方向的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建模问题,而且保证了最小飞行间距预报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2)本发明方法针对多约束航天器飞行中存在碰撞风险的情况,提出了一种使用小推力器进行轨道机动的碰撞规避措施,不仅沿用了原有的控制模式,而且避开了远地点发动机工作的众多限制条件。
(3)本发明综合考虑测控条件的约束及轨道机动量,提出选用执行机构的原则为:使用该执行机构的测控操作尽量简单;该执行机构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使航天器的距离拉开至目标距离。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未经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4383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膜片和传声器
- 下一篇:一种区分发动机当前故障和历史故障的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