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程序分类的方法、装置和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46146.7 | 申请日: | 2012-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495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周新冬;金峰;刘桂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30 | 分类号: | G06F17/3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泽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9 | 代理人: | 赵娟 |
地址: | 100102 北京市朝阳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程序 分类 方法 装置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程序分类的方法,一种应用程序分类的装置,以及,一种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互联网行业的蓬勃发展,智能移动终端用户的持续增加,涌现出大量的运行在智能移动终端设备上的第三方应用程序,以满足用户在各个行业领域的不同需求,用户通过各种途径获得自己感兴趣的应用程序,并且安装在智能移动终端设备上。随着智能移动终端设备中应用程序安装量的不断增加,在几百个应用程序中快速方便地找到所需要使用的应用程序,是每个用户目前都面临的问题。
相关技术中,智能移动终端设备上安装完成应用程序后,为方便用户快速方便地查找,操作系统会在对应的图形界面上查找空白的位置,首先是查找当前屏幕,如果该屏没有空白位置,就到下一屏查找,找到合适的空白位置后,将应用程序的图标和标题显示在该位置;有些程序提供创建快捷方式到桌面上,用户可以手工编辑和拖曳图标,放在方便操作的位置。然而,目前这种应用程序分类的方法,主要存在以下缺陷:
1、应用程序的图标和标题默认按照其安装的时间顺序排列在智能移动终端设备的分类界面上,没有按照其功能分类;
2、如果用户定制应用程序图标和标题的位置,需要手动操作,当应用程序比较多时,这种分类的方法比较繁琐,会给用户带来大量的繁琐操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程序分类的方法,能够根据智能移动终端设备中应用程序的标识,使应用程序按照功能自动有序地排列在对应的集合中,不需要用户手动操作即可完成。
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应用程序分类的装置,以及,一种设备,用以保证上述方法的实现及应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应用程序分类的方法,包括:
获取应用程序的标识;
根据所述标识确定所述应用程序的分类;
将所述应用程序的快捷方式展现至与所述分类对应的集合中。
较佳地,所述获取应用程序的标识的步骤,采用如下方式:
获取已安装的应用程序的标识;
或,
获取正在安装的应用程序的标识。
较佳地,所述获取应用程序的标识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在本地数据库中预置应用程序的标识与分类的映射关系;
所述根据所述标识确定所述应用程序的分类的步骤,采用如下方式:
在所述本地数据库中查找所述应用程序的标识所映射的分类。
较佳地,所述根据所述标识确定所述应用程序的分类的步骤,采用如下方式:
将所述应用程序的标识发送至服务器;
接收所述服务器返回的根据所述应用程序的标识查找到的对应的分类。
较佳地,所述获取应用程序的标识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在本地数据库中预置应用程序的标识与分类的映射关系;
所述根据所述标识确定所述应用程序的分类的步骤,采用如下方式:
当在所述本地数据库中查找所述应用程序的标识所映射的分类失败时,则将所述应用程序的标识发送至服务器;
接收所述服务器返回的根据所述应用程序的标识查找到的对应的分类。
较佳地,所述分类对应的集合为所述分类对应的分类文件夹,所述将所述应用程序的快捷方式展现至与所述分类对应的集合中的步骤,采用如下方式:
判断是否存在与所述应用程序的分类相对应的分类文件夹;
当存在与所述应用程序的分类相对应的分类文件夹时,则将所述应用程序的快捷方式展现至所述对应的分类文件夹中;
当不存在与所述应用程序的分类相对应的分类文件夹时,则根据所述分类生成对应的分类文件夹,再将所述应用程序的快捷方式展现至所述对应的分类文件夹中。
较佳地,所述将所述应用程序的快捷方式展现至所述对应的分类文件夹中的步骤,采用如下方式:
查找所述分类文件夹中的空白位置;
将所述应用程序的快捷方式移动至所述空白位置。
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应用程序分类的装置,包括:
标识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应用程序的标识;
分类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标识确定所述应用程序的分类;
快捷方式展现模块,用于将所述应用程序的快捷方式展现至与所述分类对应的集合中。
较佳地,所述标识获取模块包括:
第一标识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已安装的应用程序的标识;
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4614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宠物牵引用肩背带
- 下一篇:实现畜牧溯源信息追溯的方法及其实现系统和纹身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