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长电缆用铜带及生产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546153.7 申请日: 2012-12-17
公开(公告)号: CN103077763A 公开(公告)日: 2013-05-01
发明(设计)人: 王传信;陈连新;王建辉;石玉启;战涛 申请(专利权)人: 青岛创佳铜业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H01B1/02 分类号: H01B1/02;H01B13/0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66000 山*** 国省代码: 山东;37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电缆 用铜带 生产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长电缆用铜带及生产方法领域,尤其一种具有高导电、高延伸特性而且可有效地降低成本的长电缆用铜带及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电缆用铜带的生产工艺存在的问题是高导电率低、延伸性能不好,生产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高导电、高延伸特性而且可有效地降低成本的长电缆用铜带及生产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长电缆用铜带,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比的组分组成:铜:99.945~99.975%;磷:0.0008~0.0050%;杂质O:<0.0025%、Fe:<0.0045%且杂质总和<0.035%组合而成。 

长电缆用铜带的生产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下列步骤:配料-熔炼-覆盖-脱氧-检测-上引连铸-带坯成分检测-定尺成卷-铣面-粗轧-剪边-中间退火-刷洗-精轧-成品退火-表面清洗钝化-成品剪切-包装入库;其中, 

在配料上采用新料阴极铜及紫铜旧料和磷铜合金,紫铜旧料用量的重量≯20%; 

使用有芯感应电炉进行覆盖式熔炼,熔炼时采用木炭、石墨或其它炭质物质作为覆盖剂进行保温及控制磷、铁、氧含量精确度; 

使用上引连续铸造机及结晶器并用可调节的水冷却保护进行连续铸造,在铸造中控制拉铸温度恒定,磷含量控制在8~50PPM之间,氧含量控制在25PPM以下,铁含量控制在45PPM以下,经后续变形加工获得软状态、1/8硬、1/4硬状态的电缆用铜带材料,拉铸温度控制在1150~1200℃,结晶器冷却水进水温度控制在30~40℃,冷却水压控制在0.3~0.5MPa内,引拉速度控制在60-90mm/min之间。 

上引连铸的带坯厚度10.5~11.5×310~320mm,卷重为5吨,经铣面后初轧厚度控制在0.5~1.5mm之间。 

所述中间退火采用罩式炉通氮氢保护气退火,升温速度100~120℃/时,保温420~480℃,4~8小时。 

所述中间坯料经退火、清洗后通过精轧控制成品厚度公差及板型,精轧控制1/4硬状态成品、半硬状态成品的性能,成品退火控制软状态成品的性能。 

所述成品退火采用罩式炉进行,在卷径补偿的情况下,张力控制在13.87~18.92MPa之内,保护膜材质同轧制乳液,厚度为80~150mg/m2,罩式炉温控技术采用升温速度100~120℃/时,保温350~380℃,4~6小时,冷却时采用先高速风冷,再低速风冷,最后水冷的方式。 

成品退火后经清洗、钝化后进行不同规格的剪切,剪切时防止擦划伤产生,剪切无毛刺,卷径整齐,保证长度要求。 

剪切完成后进行包装后入库,成品放入防雨塑料袋内加干燥剂,卷与卷之间用防潮纸及软泡沫垫衬,最后抽掉空气后捆扎牢固。 

本发明的效果是:长电缆用铜带的生产方法,其工艺为:配料-熔炼-覆盖-脱氧-检测-上引连铸-带坯成分检测-定尺成卷-铣面-粗轧-剪边-中间退火-刷洗-精轧-成品退火-表面清洗钝化-成品剪切-包装入库。利用该工艺所生产的铜带具有导电率达99%IACS以上的高导电、高延伸特性,软态强度相对纯铜可提高到255MPa,具有良好的焊接性能。在后续制作通讯电缆轧纹时纹线均匀无漏洞、表面无起皮缺陷,回波均匀、低频无峰值现象。由于代用紫铜旧料≯20%,可有效地降低成本。电缆用铜带成品长度可达6000米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长电缆用铜带,由下列重量比的组分组成:铜:99.945~99.975%;磷:0.0008~0.0050%;杂质O:<0.0025%、Fe:<0.0045%且杂质总和<0.035%组合而成。 

长电缆用铜带的生产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下列步骤:配料-熔炼 -覆盖-脱氧-检测-上引连铸-带坯成分检测-定尺成卷-铣面-粗轧-剪边-中间退火-刷洗-精轧-成品退火-表面清洗钝化-成品剪切-包装入库;其中, 

在配料上采用新料阴极铜及紫铜旧料和磷铜合金,紫铜旧料用量的重量≯20%; 

使用有芯感应电炉进行覆盖式熔炼,熔炼时采用木炭、石墨或其它炭质物质作为覆盖剂进行保温及控制磷、铁、氧含量精确度;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创佳铜业有限公司,未经青岛创佳铜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4615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