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改进的快速防腐式蓄电池接线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47593.4 | 申请日: | 2012-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833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朱杰;姚永平;安功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杰 |
主分类号: | H01M2/20 | 分类号: | H01M2/20;H01M2/08 |
代理公司: | 蚌埠鼎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4102 | 代理人: | 王琪;白京萍 |
地址: | 233010 安徽省蚌埠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进 快速 防腐 蓄电池 接线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接线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改进的快速防腐式蓄电池接线装置。
背景技术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公开了一种快速防腐式蓄电池接线装置,其专利号:98221760.9,授权公告日:1999年9月8日。其结构为:导线的两端分别设有导电环和导电体,壳体底部开口内设有空心水平圆台,水平圆台上设有环形槽,环形槽的槽底截面形状为圆弧形,环形槽槽底的圆心角大于180度、小于360度,环形槽的槽口与水平圆台的内孔相通且环形槽的槽口呈内缩状,环形槽内装有O形密封圈,O型密封圈内大于该圈2/3体积的圈体处于环形槽内,O型密封圈内小于该圈1/3体积的圈体伸入水平圆台的内孔中,导线穿入壳体内腔且与壳体紧密配合,导电体和固定件彼此相对地置于壳体内,导电体上部与导线固接,导电体下部为与蓄电池极柱上部形状吻合的半个柱面瓦,固定件为与蓄电池极柱上部形状吻合的小半个柱面瓦,紧固螺栓的旋入端自壳体的侧壁下部水平旋进壳体内。
上述接线装置的缺陷是:O型密封圈与蓄电池极柱的接触面积较小,以致O形密封圈对蓄电池极柱的密封效果不太理想,蓄电池的电解液仍会从O形密封圈、蓄电池极柱之间进入壳体内,对导电体产生电化学腐蚀,缩短导电体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密封性能较好的改进的快速防腐式蓄电池接线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进的快速防腐式蓄电池接线装置,其结构为:导线的两端分别设有导电环和导电体,壳体底部开口内设有空心水平圆台,水平圆台上设有环形槽,环形槽的槽底截面形状为圆弧形,环形槽的槽口与水平圆台的内孔相通,环形槽的槽口还延伸到水平圆台的下侧面上且所述槽口呈上下连续相通的扩散状,环形槽槽底的圆心角为90—180度,环形槽内装有O形密封圈,O型密封圈内小于该圈1/3体积的圈体处于环形槽内,O型密封圈内大于该圈2/3体积的圈体分别伸入水平圆台的内孔中并裸露在水平圆台的下侧面之下,导线穿入壳体内腔且与壳体紧密配合,导电体和固定件彼此相对地置于壳体内,导电体上部与导线固接,导电体下部为与蓄电池极柱上部形状吻合的半个柱面瓦,固定件为与蓄电池极柱上部形状吻合的小半个柱面瓦,紧固螺栓的旋入端自壳体的侧壁下部水平旋进壳体内。
为简洁说明问题起见,以下对本发明所述改进的快速防腐式蓄电池接线装置均简称为本接线装置。
采用以上的技术方案后,O型密封圈内大于该圈2/3体积的圈体裸露在环形槽外。
将壳体罩蒙在蓄电池极柱上(即将蓄电池极柱向上推入壳体内),旋动紧固螺栓,使导电体和固定件共同将蓄电池极柱上部抱紧,本接线装置的安装即可完成。这时,O形密封圈内小于该圈1/3体积的圈体被挤入环形槽内, O型密封圈内大于该圈2/3体积的圈体被挤入蓄电池极柱和水平圆台内孔孔壁之间的缝隙中,使得蓄电池极柱下部为O形密封圈所箍紧,蓄电池极柱与壳体之间呈密封接触状态,加之导线与壳体紧密配合、紧固螺栓与壳体的侧壁下部螺纹联接,因此,导电件受到壳体的严密保护而与外界隔离,蓄电池外溢的电解液无法从壳体的底部开口处、导线与壳体的联接处及紧固螺栓与壳体的旋接处进入壳体内,故可保证导电体不会与电解液发生接触,有效避免电解液对导电体进行电化学腐蚀,使得导电体的导电性能强、使用寿命较长。综上所述,O型密封圈与蓄电池极柱的接触面积较大,以致O形密封圈可对蓄电池极柱产生很好的密封效果,蓄电池的电解液不会从O形密封圈、蓄电池极柱之间进入壳体内,不会对导电体产生电化学腐蚀,延长了导电体的使用寿命。因此,本接线装置的密封性能较好。
所述环形槽槽底的圆心角为172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接线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环形槽、O形密封圈相配合的放大示意图(蓄电池极柱未推入壳体内)。
图3是图1中的环形槽、O形密封圈、蓄电池极柱相配合的放大示意图(蓄电池极柱推入壳体内)。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图3,需要说明的是,图2中未示出蓄电池极柱7;图2、图3中均未示出壳体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杰,未经朱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4759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剩余电流保护电源适配器
- 下一篇:模具的行位限位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