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金银花凉茶组合物及其原浆制剂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47951.1 | 申请日: | 2012-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726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杨大坚;吴振;杨勇;詹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中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23F3/34 | 分类号: | A23F3/34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308 | 代理人: | 秦力军 |
地址: | 400065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银花 凉茶 组合 及其 原浆 制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和食品领域,特别涉及到凉茶配方及由凉茶制备的制剂。
背景技术
凉茶是中草药植物性饮料的通称,是指将药性寒凉和能消解人体内热的中草药煎水做饮料喝,以消除夏季人体内的暑气,或治疗冬日干燥引起的喉咙疼痛等疾患。除了清热解毒外,凉茶还可去湿生津、清火、明目、散结、消肿等,还可治目赤头痛、头晕耳鸣、疔疮肿毒和高血压,夏天完全可以当清凉饮料饮用。
金银花是制备凉茶时的主要原料之一,富含多种挥发油、萜类、环烯醚萜苷类、三萜皂苷类、黄酮类、有机酸类、无机元素及其他等多种化学成分,自古以来就以药用而著名,《神农本草经》记载“金银花性寒味甘,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化瘀之功效,主治外感风热、瘟病起初、疮疡病毒、红肿热痛、便脓血”等。《本草纲目》中记载金银花具有“久服轻身,延年益寿”保健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金银花具有抗病原微生物、抗炎、解热、保肝、抗生育、止血、免疫调节、降血脂、中枢兴奋等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多种感染、各种炎症、高热症、高脂血症、肿瘤放疗、化疗口干症等。
消费者通常是将金银花直接加水煎煮后或开水冲泡服用,其功能单一,服用较繁琐;金银花和其它中草药植物的混合使用,治疗功能增加,且适应症变广,但是,需要寻找最佳的配比量。是否可以将金银花制成中药凉茶原浆或浓缩液?并进一步利用其富含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等生物活性成分这一特性,在浓缩液或原浆的基础上加工其它产品,如兑制出多种保健型饮料或制成其它保健食品,是否也可行呢?目前,以金银花为原料的产品种类虽然繁多,但在国内外还未见有金银花原浆类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因而开发金银花凉茶原浆可以满足食品工业领域对新产品和新原料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凉茶组合物,该组合物以金银花为主要原料,各组分通过科学配比达到协调的配伍关系。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金银花凉茶组合物,按重量份计具体由以下组分组成:
金银花20-70份;
仙草5-15份;
甘草5-15份;
菊花5-15份;
鸡蛋花5-10份;
夏枯草5-10份;
布渣叶5-10份。
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的金银花凉茶组合物按重量份计具体由以下组分组成:
金银花30份;
仙草5份;
甘草10份;
菊花5份;
鸡蛋花8份;
夏枯草8份;
布渣叶8份。
作为另一优选的方案,所述的金银花凉茶组合物按重量份计具体由以下组分组成:
金银花60份;
仙草10份;
甘草10份;
菊花10份;
鸡蛋花5份;
夏枯草5份;
布渣叶5份。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上述金银花凉茶组合物的制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得率高,可最大限度的保留金银花及其它组分的有效营养成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所述的金银花凉茶组合物的制剂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将配方量的金银花、仙草、甘草、菊花、鸡蛋花、夏枯草和布渣叶混合后,制备提取液;
2)将步骤1)所得提取液浓缩成浓缩液,当每1kg金银花凉茶原浆相当于所述金银花凉茶组合物1-2.5kg时,将所述浓缩液定义为原浆或金银花凉茶原浆。
作为优选的方案,步骤1)中,将配方量的金银花、仙草、菊花、鸡蛋花、夏枯草、布渣叶和甘草粉碎并混合,添加相当于所述金银花凉茶组合物体积10-15倍的水介质,浸泡不少于20分钟,煎煮,得煎煮液;所述煎煮液过80-120目筛,得提取液;所述煎煮的次数为1-3次;与甘草混合前,可将所述甘草压碎,呈片状或直接粉碎成甘草粉。
作为优选的方案,步骤2)中将所得提取液在70-75℃的条件下用真空抽滤浓缩成金银花凉茶原浆。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凉茶原浆制剂,其最大限度的保留了金银花及其它组分的营养成分。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将凉茶原浆制剂作为中间产品,进一步制备水剂、糖浆剂或胶囊剂等其他剂型的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所得剂型为凉茶的食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上述制备方法制备的金银花凉茶原浆。所述金银花凉茶原浆富含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可直接用于兑制饮料,也可以制作其它保健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中药研究院,未经重庆市中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4795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利用激光在透明材料内进行隐形内雕的方法
- 下一篇:纸制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