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漆酚树脂及其合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48824.3 | 申请日: | 2012-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592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张飞龙;李东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西安生漆涂料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8G8/32 | 分类号: | C08G8/32;C09D161/14;C09D5/08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李郑建 |
地址: | 710061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树脂 及其 合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树脂及其合成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新型的漆酚树脂及其合成方法,该漆酚树脂是一种中间体,特别适合于制备重防腐涂料以及其他特殊功能涂料树脂。
背景技术
生漆是我国重要特产,产量占全世界总产量的85%以上,素有“国漆”的美称。生漆使用历史久远,大量出土的漆器证明我国已使用生漆7000年之久。随着化石资源的紧缺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以生物质资源代替化石资源开发精细化学品是当前化学工业的一个发展趋势。生漆作为我国特有的生物质资源,它以独特的防腐蚀、耐酸碱、防潮绝缘、耐高温等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国防军工、造船、化工、纺织印染、石油、矿山、机电和轻工等各部门。然而,生漆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如引起人体过敏,成膜需要特定的条件,粘度大不易施工等,这些因素使其应用范围受到限制。为了克服这些缺陷,为了保持生漆优异特性的内在本质,也为了避免生漆的过敏性,人们从生漆中提取漆酚,并作为一种单体,与甲醛进行缩合反应,这是我国生漆改性研究的一个重要进展。但是漆酚缩甲醛树脂漆膜脆、柔韧性差,颜色深,抗紫外性能欠佳,在户外使用时易产生光老化现象,同时不易保存,应用范围受到很大限制。基于此,本发明专利以生漆、植物油为原料,开发一种新型漆酚树脂,改善以往漆酚树脂的脆性、耐候性,淡化颜色,避免生漆的过敏性,同时施工更加方便,常温即可自干,从而扩大生漆的应用范围,使其能够广泛应用于建筑、装饰、家具、石油、化工等诸多领域。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原有漆酚类树脂的性能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漆酚树脂及其合成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漆酚树脂,其特征在于,制得的该漆酚树脂由下列原料及其质量百分比组成:漆酚:15%~20%;醛类化合物:4%~6%;碱类催化剂:1.5%~2.5%;二元酸酐:5%~10%;干性植物油:8%~15%;引发剂:0.1%~0.7%;溶剂:50%~60%,上述原料的百分比之和为100%。
上述漆酚树脂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将漆酚与溶剂按照质量比1:2混合,静置,然后用高速离心机分离杂质,得漆酚溶液;
(2)向装有搅拌器、温度计、回流冷凝器、油水分离装置的反应器中加入漆酚溶液和配方量的干性植物油、醛类化合物和碱类催化剂,调节反应器的温度至60℃~90℃,在此温度下反应1h~3h;
(3)将步骤(2)反应体系升高温度至沸腾进行回流,水分经油水分离器除掉,溶剂返回反应器,随着反应体系将水分蒸出,反应温度继续升高,在回流温度下反应1h~4h,得反应液;
(4)将步骤(3)所得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向反应液中加入配方量的二元酸酐和引发剂,调节反应器温度在110~160℃之间,在此温度下反应1h~5h;
(5)用滴定法测定酸酐的反应程度,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反应液冷却至100℃以下,加入剩余溶剂调整漆酚的固含量,即得漆酚树脂成品。
本发明制备的漆酚树脂,由于引入了干性植物油,同时加入使其颜色变淡的反应物——二元酸酐,不仅可以避免生漆的过敏性,改善生漆的脆性,淡化树脂的颜色,还加强了漆膜的丰满度,弹性和附着力,以适应多方面的需要。其工艺简单、条件易于控制、产物均匀、性能可靠,制得的该漆酚树脂无生漆过敏性,常温自干,对施工技术要求不高。漆膜保持了生漆的优良性能,改善了漆酚树脂的脆性、耐候性,扩大了生漆的应用范围,使其能够广泛应用于建筑、装饰、家具、石油、化工等诸多领域。
具体实施方式
按照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发明制得的漆酚树脂原料配方按质量百分比计,由如下组分组成:漆酚:15%~20%;醛类化合物:4%~6%;碱类催化剂:1.5%~2.5%;二元酸酐:5%~10%;干性植物油:8%~15%;引发剂:0.1%~0.7%;溶剂:50%~60%,原料的百分比之和为100%。
漆酚是从生漆中分离提取,所用的生漆无掺假、无异味,质量达标。
醛类化合物为甲醛、三聚甲醛、糠醛其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碱类催化剂为氨水、氯化铵、氢氧化钠其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二元酸酐为琥珀酸酐、顺丁烯二酸酐、邻苯二甲酸酐其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干性植物油为桐油、梓油、亚麻油其中之一或一种以上。
引发剂为过氧化二苯甲酰、过氧化十二酰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西安生漆涂料研究所,未经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西安生漆涂料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4882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