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树木自动刷涂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49079.4 | 申请日: | 2013-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722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张天益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天益 |
主分类号: | A01G13/00 | 分类号: | A01G1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5332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花***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树木 自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刷涂装置,尤其是树木自动刷涂装置。
背景技术
秋冬季节,树木常常用石灰水刷成白色,石灰具有一定的杀菌、杀虫作用,可以杀死寄生在树干上的一些越冬的真菌、细菌和害虫。冬天,夜里温度低,白天温度高,如果树干没有刷上石灰水,是黑褐色的,易于吸收热量。这样昼夜温差大,容易使树干容易冻裂。尤其是大树,树干粗,颜色深,而且组织韧性又比较差,更容易裂开。涂了石灰水后,由于石灰是白色的,能够使40%-70%的阳光被反射掉,因此树干在白天和夜间的温度相差不大,就不易裂开。因此,用石灰水将树木涂成白色是必须的。 目前,石灰水一般是通过环卫工人用刷子刷到树干上,整个过程需要环卫工人手动操作,包括若干繁琐的步骤,体力消耗较大;而且操作过程经常需要弯腰,加快腰部疲劳甚至可能会产生病变。因而,现有技术中的这种刷涂方式对于环卫工人来说,不仅工作量较大,效率低下而且易产生疲劳,不利于腰部健康。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工作量小、效率较高且不容易产生疲劳的树木刷涂装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树木自动刷涂装置,包括至少部分为环状的刷盘以及驱动所述刷盘上下运动的升降装置,所述刷盘侧向设有开口,所述刷盘的内壁布置有若干刷头,所述刷头可与设置在所述刷盘内的的容腔连通,所述容腔上方至少部分与外界相通。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升降装置包括电机,以及通过螺纹连接的丝杆和丝母,所述丝杆垂直设置且位置固定,所述丝母与刷盘固定连接,所述电机可驱动所述丝杆转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机壳,所述丝杆通过轴承固定在所述机壳内部,所述刷盘设于机壳外部且通过连杆与所述丝母连接,所述机壳上还设有供所述连杆上下滑动的通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机水平固定在所述机壳内部,所述电机与丝杆上设有相互啮合的锥齿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刷盘的弯曲程度可以调节。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容腔为设置在所述刷盘上表面的凹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刷头为尼龙刷丝。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刷头为布料或者海绵。
有益效果:
(1)将刷盘环绕在树干周围,刷头与树干接触,容腔中装入石灰水,石灰水渗透到刷头上,刷盘与升降装置连接,通过升降装置驱动刷盘上下运动,刷盘中的刷头对树干垂直方向进行刷涂;
(2)升降装置有丝杆和丝母组成,成本低廉、运动平稳、容易操作;
(3)刷盘弯曲程度可调,通过调节刷盘的弯曲程度,以适应不同尺寸的树木;
(4)容腔由凹槽构成,加工简单,而且便于添加石灰水;
(5)尼龙刷头韧性较好,不易损坏;
(6)布料或者海绵刷头,具有很好的渗透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树木自动刷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刷盘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机壳,2、丝杆,3、电机,4、丝母,5、锥齿轮,6、刷盘、8、刷头,10、容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树木自动刷涂装置,包括部分为环状的刷盘6以及驱动刷盘6上下运动的升降装置,刷盘6侧向设有开口,刷盘6的内壁布置有若干刷头8,刷头8可与设置在刷盘6内的的容腔10连通,容腔10上方部分与外界相通。
升降装置可以选用螺旋升降装置,例如,在本发明中,升降装置包括电机3,以及通过螺纹连接的丝杆2和丝母4,丝杆2垂直设置且位置固定,丝母4与刷盘6固定连接,电机3可驱动丝杆2转动。
为保护该树木自动刷涂装置,提高其稳定性和耐久性,还可以固定安装有机壳1,丝杆2通过轴承固定在机壳1内部,刷盘6设于机壳1外部且通过连杆与丝母4连接,机壳1上还设有供连杆上下滑动的通槽。
为节约机壳1内部空间,电机3水平固定在机壳1内部,电机3与丝杆2上设有相互啮合的锥齿轮5。
工作时,将刷盘6环绕在树干周围,刷头8与树干接触,容腔10中装入石灰水,石灰水渗透到刷头8上,刷盘6通过连杆与丝母4连接,丝母4可上下运动从而带动刷盘6上下运动,刷盘6中的刷头8对树干垂直方向进行刷涂。丝母4的上下运动是通过丝母4的上下运动实现的,电机3转动时,通过相互啮合的锥齿轮5驱动丝杆2转动,因为丝杆2通过轴承固定于机壳1内,不能移动,因而,丝杆2转动时便可驱动丝母4上下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天益,未经张天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4907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