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防奶牛乳房炎的新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210549661.0 | 申请日: | 2012-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456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陈振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振华 |
主分类号: | A61K36/8998 | 分类号: | A61K36/8998;A61K36/428;A61K31/57;A61K31/429;A61P15/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259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防 奶牛 乳房 新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预防奶牛乳房炎的新方法。
背景技术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养殖业危害最大、投入药费最多、防治最困难、造成奶业损失最大的一种复杂的奶牛疾病。其主要危害表现如下:一是产奶量下降。当奶牛感染乳房炎后,机体产生大量的白细胞用于消灭病原菌和修复损伤的组织,大量的白细胞聚集在一起,堵塞了部分乳腺管道,使其分泌的乳汁无法排出,从而导致泌乳细胞总量的减少,影响整个泌乳期甚至终生产奶量。二是乳的质量低劣。乳房发炎后的奶中含有大量的体细胞和病原体,乳的品质大大降低,人们不能饮用。三是发病率高。乳房炎是奶牛场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发病率达20%-70%。四是经济损失大。发病率高,使得治病花费高,而产奶量低,乳房炎的发生导致母牛提早淘汰,增加了养殖成本。五是危害健康。患牛的奶中含有致病菌,如果在牛奶的加工过程中灭菌不严格,就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或是经治愈后大量的抗生素残留,食用后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由上可知,奶牛乳房炎的危害很大。传统防治奶牛乳房炎的方法也很多,常见的主要方法是:①奶牛产犊后,立即注射缩宫素和抗生素药物,其中抗生素注射持续3天左右;②奶牛胎衣下来后,进行清官,并在子宫里放置抗生素药物;③在以后的泌乳过程中,一旦出现乳房炎,即进行抗生素药物的全身注射或乳房灌注。前述这种方法的主要弊端:一是牛奶出现抗生素残留,影响牛奶品质;二是母牛及牛犊均易产生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出现疾病后不得不加大抗生素药物的用量,从而使牛奶中抗生素残留更多,牛奶品质更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预防奶牛乳房炎的新方法,该方法对牛奶无药物残留,能确保原料奶的高品质,且能提高奶牛的产奶量。
为解决该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预防奶牛乳房炎的新方法,它是在奶牛的产前、产后分4个阶段进行:①干奶前3-7天饲喂炒麦芽、蒲公英、栝楼皮;②干奶时饲喂盐酸左旋咪唑片,或在四个乳区灌注和涂擦盐酸左旋咪唑搽剂;③产前10-30天注射黄体酮;④产后哺乳期内,每个月饲喂中草药“蒲栝合剂”5-7天。
所述饲喂炒麦芽的剂量为100-1000g,蒲公英的剂量为200-1500g,栝楼皮的剂量为80-1000g。
所述饲喂炒麦芽的剂量为400g,蒲公英的剂量为400g,栝楼皮的剂量为300g。
所述饲喂盐酸左旋咪唑片的剂量为每100kg体重100-300mg。
在每个乳区内灌注和在乳房外涂擦盐酸左旋咪唑搽剂,灌注的量为每个乳区内5-10ml,涂擦的量为20ml。
所述注射黄体酮的剂量为每100kg体重10-40mg。
所述“蒲栝合剂”的配方为:蒲公英200-1000g,全栝楼4-8个,盐肤木根皮100-800g,当归60-300g,甜酒糟1500-3000g。
所述“蒲栝合剂”的配方为:蒲公英500g,全栝楼6个,盐肤木根皮300g,当归100g,甜酒糟1800g。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显著区别于传统的抗生素预防法,牛奶不会有任何的药物残留,是生产高品质牛奶的重要方法。
在规范化的饲养条件下和严格遵守挤奶操作规程的前提下,本方法对奶牛乳房炎的预防有效率为100%。
本方法在确保牛奶品质的前提下,还能增加产奶量10-20%。
具体实施方式
奶牛干奶前的第7天,每天饲喂炒麦芽400g,蒲公英400g,栝楼皮300g。连用4天。
奶牛干奶时使用盐酸左旋咪唑。饲喂片剂,按100kg体重100-300mg的剂量饲喂2次,每天1次;灌注乳区,将乳房内乳汁挤净,1次性灌入5-10ml搽剂,同时在整个乳房外涂擦10-30ml搽剂,隔天1次,连用3次。
奶牛产犊前黄体酮的用法:产犊前的10-30天内,按100kg体重10-40mg的剂量注射黄体酮,每天1次,连用5-10天。
奶牛泌乳期使用“蒲栝合剂”进行预防:蒲公英200-1000g,全栝楼4-8个,盐肤木根皮100-800g,当归60-300g,甜酒糟1500-3000g。每1-2次,连用3-7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振华,未经陈振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496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