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陶瓷微晶磨料强力磨砂轮及其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50051.2 | 申请日: | 2012-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6239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03 |
发明(设计)人: | 杨少军;郭茂欣;石海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鲁信创业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D3/00 | 分类号: | B24D3/00;B24D3/02;B24D18/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429 | 代理人: | 李鹏 |
地址: | 255086 山东省淄***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陶瓷 磨料 强力 磨砂 及其 加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砂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精度的陶瓷微晶磨料强力磨砂轮及其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陶瓷微晶磨料强力磨砂轮是用陶瓷结合剂作为结合剂的用于成型强力磨削使用的一类砂轮。具有切入量大、磨削效率高、精度误差小、加工精度高等优点。但是目前现有强力磨砂轮磨削高温合金等难磨金属时会产生工件烧伤、磨不动、加工硬化、磨削热高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高温合金等特种合金的精密、高效加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强力磨砂轮由于切入量小、磨削效率低、精度误差大,加工精度小的缺陷,提供一种切入量大、磨削效率高、精度误差小、加工精度高的陶瓷微晶磨料强力磨砂轮及其加工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即一种陶瓷微晶磨料强力磨砂轮,包括中心增强部分和磨削使用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增强部分各原料的重量份数为:
WA80# 100份;
结合剂10~24份;
粘结剂0.5~3.5份;
湿润剂2.5~4.5份;
成型密度2.12~2.2kg/cm3;
所述磨削使用部分各原料的重量份数为:
CA80# 10~50份;
WA80# 50~90份;
结合剂5~12份;
粘结剂0.5~3.5份;
湿润剂2.5~4.5份;
成孔剂2~12份;
成型密度1.6~1.95kg/cm3;
所述粘结剂为糊精,湿润剂为乳胶。
本发明所述的WA为白刚玉磨料,CA为陶瓷微晶刚玉磨料,WA80#、CA80#等在本行业中具有明确的含义,即指磨料的材质、粒度。
一种陶瓷微晶磨料强力磨砂轮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加工方法如下:
1)配混料:先将磨料放入搅拌锅,再将称量好的湿润剂加入,开动搅拌器,混匀;在磨料和湿润剂混合的同时,将配置好的结合剂和粘结剂混合均匀。待磨料和湿润剂混合达到规定时间后,缓慢倒入混合均匀的结合剂与粘结剂的混合料,继续按规定时间混合均匀;
2)成型:将成型料过筛,根据生产路线单的要求,称量成型料,均匀摊入转动的砂轮磨具中并刮平后压制;
3)干燥:砂轮毛坯出模后在干燥室内干燥;
4)烧成:砂轮毛坯出干后在低温烧成窑内烧成。
本发明所述的结合剂为低温专用结合剂。
本发明所述的砂轮制作时,将陶瓷高精度强力磨砂轮中心增强部分和磨削使用部分的成型料分别按配方称量准确,分别使用逆流轮碾混料机混合均匀过筛,根据砂轮生产路线单要求,称量成型料,均匀摊入转动的砂轮模具中并刮平,放置专用等静压垫,将模具移入压制中心压制,砂轮出模后放在运转车上,在干燥室内按一定干燥曲线干燥,将干燥后的砂轮毛坯按要求摆放在烧成窑内,在烧成窑内按一定低温烧成曲线烧成。
具体的加工方法如下:
本发明具有切入量大、磨削效率高、精度误差小、加工精度高,砂轮烧成温度低的优点。本发明将砂轮分为中心增强部分和磨削使用部分,两部分采用不同的配方,中心增强部分的配方具有强度高的优点,由于中心增强部分不用陶瓷微晶刚玉磨料及其他价格相对较高的材料,从而节省了成本。磨削使用部分通过加入高强度、高磨粒把持力、低温烧成结合剂及陶瓷微晶刚玉磨料,以及优化各自的配比,增强了磨削使用部分的耐磨性,提高了磨具切入量、磨削效率及加工精度。本发明压制时采用200-630T的油压机,可以加工直径250~500mm,厚度16-150mm的高精度陶瓷微晶磨料强力磨砂轮。本发明所属的形状、尺寸、技术条件的质量指标执行GB/T 2485-2008国家标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生产工艺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生产工艺中配混料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述。
本发明所述砂轮包括中心增强部分和磨削使用部分,所述中心增强部分的各原料的重量份数为:
所述磨削使用部分各原料的重量份数为:
本发明制作时如图1、图2所示的工艺进行制作,具体操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鲁信创业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鲁信创业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5005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鳍结构制造方法
- 下一篇:热解析进样器离子迁移谱气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