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三维用户界面显示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50399.1 | 申请日: | 2012-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844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蒲盟;孙明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晨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晨星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5/445 | 分类号: | H04N5/445;H04N7/01;H04N13/00;G02B27/22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3 | 代理人: | 俞莹 |
地址: | 200127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维 用户界面 显示 系统 方法 | ||
1.一种三维用户界面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画面类型判定模块,用以判断显示的各个可视画面是二维画面或三维画面;
自动立体化模块,用以根据三维画面所采用的模式将二维画面进行自动立体化处理;
渲染模块,用以将三维画面或者经过所述自动立体化模块处理过的二维画面进行渲染;
帧缓冲模块,用以将经过所述渲染模块渲染过的画面进行帧缓冲处理;
图形处理器,用以将帧缓冲处理后的画面进行奇偶场交织处理,或者插值处理;以及
显示模块,用以显示经过图形处理器处理后的画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用户界面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
当三维画面为上下两部分具有视觉差的三维画面时,所述自动立体化模块用以把整个二维画面压缩,将上下两部分分别绘制,而后拼接成一张完整的画面;
当三维画面为左右两部分具有视觉差的三维画面时,所述自动立体化模块用以把整个二维画面压缩,将左右两部分分别绘制,而后拼接成一张完整的画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用户界面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形处理器包括奇偶场交织模块,用以将经过帧缓冲处理后的画面进行奇偶场交织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维用户界面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奇偶场交织模块用以对帧缓冲处理后输出的两部分图形进行奇偶场交织,从而获得一张完整的图形;其中,奇场和偶场具有不同的偏振,通过偏振镜片能使左右眼看到具有视角差的两张图形,从而在人脑中形成具有远近感官的立体效果图。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用户界面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形处理器包括插值模块,用以将帧缓冲处理后的画面进行插值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三维用户界面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值模块用以把一张图形的两部分做插值后,分为两个帧顺序输出,其中一帧仅对左眼可见,而另一帧仅对右眼可见;
用户佩戴的眼镜的两个镜片具有交替开关功能,并分别接收对应的帧;
所述插值模块还发送同步信号来控制眼镜镜片左右眼的开关;两个帧到达左右眼的时间差小到左右眼很难觉察,从而实现左右眼几乎同时看到具有视角差的两张图形,以产生立体的效果。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之一所述的三维用户界面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
系统显示的画面由多个可视画面叠加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之一所述的三维用户界面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系统还设有属性设定模块,用以设定画面的属性,该属性对应所述图形处理器的处理方式;图形处理器根据该属性的不同,将画面进行奇偶场交织处理或插值处理。
9.一种三维用户界面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按照设定次序判断各个可视画面是二维画面或三维画面;若是二维画面,转至步骤S2,若是三维画面,则转至步骤S3;
步骤S2:将二维画面根据三维画面所采用的模式进行自动立体化处理;
步骤S3:利用管理服务器中的渲染模块将所有画面进行渲染;
步骤S4:将经过步骤S3渲染过的画面利用帧缓冲器进行帧缓冲处理;
步骤S5:根据画面的属性将经过步骤S4帧缓冲处理后的画面利用图形
处理器进行奇偶场交织处理,或者插值处理;以及
步骤S6:将经过步骤S5处理后的画面显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三维用户界面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S2中,当三维画面为上下两部分具有视觉差的三维画面时,把整个二维画面压缩,将上下两部分分别绘制,而后拼接成一张完整的画面;当三维画面为左右两部分具有视觉差的三维画面时,把整个二维画面压缩,将左右两部分分别绘制,而后拼接成一张完整的画面。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三维用户界面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S5包括奇偶场交织步骤,将帧缓冲处理后的画面进行奇偶场交织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晨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晨星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晨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晨星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5039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