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二氧化氯零压力投加前置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51305.2 | 申请日: | 2012-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301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赵生华;栾好峰;毛允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毛允明 |
主分类号: | C02F1/50 | 分类号: | C02F1/5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71 山东省青岛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氧化 压力 前置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净化水设备,确切的讲是一种二氧化氯零压力投加前置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水处理特别是饮用水处理时需要添加二氧化氯对水体进行消杀处理,而二氧化氯的投加基本是采用正压投加或者负压投加法,这两种方法,虽然具有可操作性,但是,正压投加无法克服由于二氧化氯发生器、管道等因为堵塞或者低等级爆炸产生的危害,既可能产生管道暴炸,造成停工维护以及二氧化氯扩散造成腐蚀、污染等问题。而负压投加,由于各种原因会在系统管道内产生局部真空,造成二氧化氯不能顺利投加到清水池中,达不到二氧化氯消毒杀菌的消杀效果,使得多年以来二氧化氯投加无法安全稳定运行。为了克服上述的二氧化氯正压力和负压力投加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设计人做了认真地研究,提出了本发明的发明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为了克服目前净化水系统中二氧化氯正压力和负压力投加存在的问题而提出来的。即提供一种二氧化氯零压力投加前置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该二氧化氯零压力投加前置装置,具有箱体(1),箱体的上部具有通气口(2),其特征在于箱体(1)与进水管(5)连通,进水管的上端连通一个液位控制装置(4),在箱体的下面具有一个连通二氧化氯管(6)的连通管(7),二氧化氯管与连通管的后部连接一个输送管(8)。
本发明的有益的技术效果是:本装置的使用有效地避免了二氧化氯正压力投加时产生的爆炸带来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负压力投加时系统中局部真空造成的二氧化氯无法投加到系统中去的问题。当二氧化氯发生器产生爆炸时,爆炸产生的冲击通过二氧化氯管进入到箱体内通过通气口排空,避免了爆炸带来的二氧化氯发生器的损坏。当爆炸过后,箱体中通过进水管迅速补充到封水液位面,形成一个内外压力平衡,继续零压力投加。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简图。在附图中序号为:1、箱体,2、通气口,3、液位,4、液位控制装置,5、进水管,6、二氧化氯管,7、连通管,8、输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中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结构和使用进行详细说明。参照附图,该种二氧化氯零压力投加前置装置,具有箱体(1),箱体的上部具有通气口(2),其特征在于箱体(1)与进水管(5)连通,进水管的上端连通一个液位控制装置(4),在箱体的下面具有一个连通二氧化氯管(6)的连通管(7),二氧化氯管与连通管的后部连接一个输送管(8)。
液位控制装置,可以采用目前广泛使用的液位控制器,如磁性液位控制器,光电液位控制器,以及杠杆式液位控制器和浮子式液位控制器等,优先推荐使用浮子液位控制器。因为浮子液位控制器结构简单使用维修方便,加工制造和维修成本较低,使用可靠,基本能够保证液位(3)处于一个基本稳定的液面位置。
根据流体力学计算公式中的管损系数公式计算和试验验证,装置中所说的二氧化氯管(6)与输送管(8)的直径比为1∶1~0.2。
经过进一步优化,所说的二氧化氯管(6)与输送管(8)的直径比为1∶0.8~0.5。
同样,根据流体力学计算公式中的管损系数公式计算和试验验证,装置中所说的二氧化氯管(6)与通气口(2)的直径之比为1∶1.5~8。
经过,进一步优化,二氧化氯管(6)与通气口(2)的直径比为1∶7~4。
所说的二氧化氯管(6)所输送的二氧化氯流量不足时,由连通管(7)所连通的箱体(1)里的水进行补充。
以下,给出6升二氧化氯反应器在每小时产生1000克二氧化氯的条件下,计算二氧化氯零压力投加前置装置的计算依据:
1、设定前提及已知条件:
按照一般规定,在常温t=20℃即热力学温度为T=293K,(以下简称常温)标准大气压P1=0.101MPa(以下简称标准大气压)下,二氧化氯的摩尔质量为67.45g/mol,1mol气体的体积为22.4L。
设:1000g二氧化氯反应釜容积为6L(升),耐压1.0MPa,采用PVC塑料制成。二氧化氯传送管为耐压1.0MPa、De32的PVC管,壁厚2mm。
2、反应生成1000g的二氧化氯在不同状态下的体积:
在常温和标准大气压下,6L反应釜在1小时内可产生1000g二氧化氯,1000g二氧化氯的体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毛允明,未经毛允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5130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天线波束赋形权值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湘葛杂交新品种及选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