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双向滚轴隔震支座的建筑物移位就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52060.5 | 申请日: | 2012-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793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贾强;张鑫;范夕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E04B1/36;E04B1/98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王吉勇 |
地址: | 25010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双向 滚轴 支座 建筑物 移位 就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土木建筑技术,尤其是一种具有双向滚轴隔震支座的建筑物移位就位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通常的建筑物移位,在柱(墙)两侧建造移位轨道,在移位轨道上铺设钢滚轴等行走装置,在钢滚轴上支撑槽钢作为底部模板浇筑制作钢筋混凝土托换梁,托换梁两侧夹住柱(墙),并与柱(墙)相连。移位前截断柱(墙)与基础的连接,建筑物上部荷载的传递途径从截断前的通过柱(墙)、基础传至地基,变成了通过柱(墙)、托换梁、滚轴、移位轨道传至地基。此时,建筑物变成了可移动结构,通过前方钢丝绳的牵引或后方千斤顶的顶推即可移动。
建筑物移到指定位置后,需要与新基础连接。传统连接方法为直接座浆或预留钢筋(预埋件)焊接。为了实现就位连接并起到隔震作用,将行走装置(滚轴)与橡胶支座相结合, 形成组合支座式就位连接方式。不仅提高了移位建筑的抗震性能,又利用了行走装置降低了造价。但现有的滚轴组合隔震支座,只在移位方向设置滚轴。在地震作用下,沿移位方向能够发生滚动,而垂直于移位方向只能产生滑动,会出现两个方向动力特性不一致。
中国专利申请CN1750748A公开了一种隔震支撑单元,其设置于一基面与一承载物之间,包括一下支撑部、一上支撑部及复数个设置于两者之间的隔震单元。隔震单元分别由一具有一向上承载面的下承载部、一具有一向下承载面的上承载部及一位于两者之间的支承滚轴构成。但是该装置主要是保护用电设备而不是保护建筑物的,也不能提供恢复力。
中国CN201317985Y公开了一种双层滚轴碟簧隔震支座,支座主体为上下两部恩叠层组合式隔震结构,下部为双层滚轴与软碰撞限位机构组合而成,上部分为碟簧隔震器结构,以隔离竖向地震振动,上下二部分结合构成三维隔震体系;下部隔震装置的承重结构是由上下结构两排垂直放置的滚轴和上中下三层钢制承板连动配合构成,滚轴与连动杆串向连接形成整体;在双层滚轴隔震支座的四周设置橡胶挡板,橡胶挡板与半环形软钢阻尼器配合连接形成软碰撞限位机构。但是其垂直放置的滚轴是上下两层放置的,不在一个平面上,结构复杂、造价高,施工困难。该装置不能用于建筑移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双向滚轴隔震支座的建筑物移位就位方法,该方法能够改善动力性能,使建筑物既能沿移位方向发生滚动,又能沿垂直于移位方向产生滚动,保持两个方向动力特性一致,具有较好的隔震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双向滚轴隔震支座的建筑物移位就位方法,步骤如下:
1)在移位建筑物柱或墙两侧建造移位轨道,在移位轨道上铺设滚轴(即行走装置),在滚轴上支撑槽钢作为底部模板浇筑制作钢筋混凝土托换梁,托换梁两侧夹住柱或墙,并与柱或墙相连;
2)在托换梁垂直方向上,两排柱或墙之间施工连系梁;连系梁不仅增加了托换结构平面内的整体性,而且平移就位后连系梁下能够安放垂直于移位方向的滚轴,为形成双向滚轴隔震体系作准备;为了就位连接时放置放垂直于移位方向的滚轴有足够的空间,连系梁梁底标高应略高于托换梁;
3)移位前截断柱或墙与基础的连接,移位建筑物上部荷载的传递途径从截断前的通过柱或墙、基础传至地基,变成了通过柱或墙、托换梁、移位轨道上的设滚轴、移位轨道传至地基;
4)将柱或墙与基础截断后,通过牵引或顶推设备移至就位位置;
5)就位位置除了预先施工移位方向的移位轨道,还应施工与移位方向垂直的,与连系梁平面位置上、下相对应的纵向轨道,以便铺设另一方向的隔震滚轴;就位时,连系梁与下方对应纵向轨道平面面上重齐;
6)在连系梁正下方纵向轨道上铺设垂直于移位方向滚轴,垂直于移位方向滚轴上支撑槽钢,在槽钢和连系梁梁底孔隙间浇筑灌浆料,以实现连系梁和滚轴支座的连接;
7)在移位建筑周边托换梁和连系梁与移位轨道及纵向轨道间设置若干橡胶支座,为隔震建筑提供恢复力。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能够改善动力性能,使建筑物既能沿移位方向发生滚动,又能沿垂直于移位方向产生滚动,保持两个方向动力特性一致,具有较好的隔震效果。将移位行走装置和就位连接装置相结合,降低了造价。隔震后,不必再对上部主体结构抗震加固,对于抗震性能差而又需要保护原有风貌的历史建筑,效益更加显著。
附图说明
图1 是移位过程中的托换梁、连系梁、滚轴和移位轨道平面图;
图2 是就位位置托换梁、连系梁、滚轴和移位轨道平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建筑大学,未经山东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5206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