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整车的高压配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52303.5 | 申请日: | 2012-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631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尚小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3/00 | 分类号: | B60L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张大威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整车 高压 配电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工程安全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整车的高压配电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电动汽车包含纯电动、混合动力、燃料电池动力等车型。其在各国政府的扶持和鼓励下,已经开始步入市场。电动汽车的驱动电压等级一般都比较高,功率较大,为实现对高压电池包的输出进行控制和检测,现有电动汽车拥有高压配电模块这一不同于传统燃油车的部件。目前的专利及产品仅实现了高压电的分配、预充以及检测功能,而对于高压系统而言,最重要的问题是安全问题。由于高压配电模块的内部的强电连接一般采用螺钉连接的方式,螺钉一旦松动,将会引起发热和打火等问题,严重时还会引起配电箱起火,对车辆和驾驶员形成重大威胁。
在现有的高压配电模块产品上,对于强电连接点,一般仅采用了机械防松或螺纹胶防松的处理,未对此处进行专门的监控。
现有的高压配电模块系统的防松处理,包括机械防松处理或螺纹胶防松处理,都是只能在高压配电模块产品生产阶段做强电连接点的防松处理,而在高压配电模块产品装车后,在使用过程中强电连接点处的松动是没有办法探测的,一旦出现强电连接点松动的问题,其不能在问题发生的早期被发现,而只能被动的等待故障发生后才能知道。往往造成重大的损失。综上所述,现有高压配电模块未对高压连接点进行主动监控,只是在出厂时做防松预防措施,而在后期出问题后只能被动接受。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或至少提供一种有用的商业选择。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整车的高压配电装置,该装置可以主动监控高压连接点的温度,智能判断高压连接点是否松动以及松动的等级,避免高压连接点之间拉弧打火的问题,提高整车高压连接的安全性,在问题苗头出现的时候即可报警,减少重大安全问题的发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种整车的高压配电装置,该装置包括以下模块:箱体;多个螺钉,所述多个螺钉设置所述箱体内,其中每个所述螺钉用于连接所述高压配电装置的高压器件;多个连接点温度采样处理模块,其中每个所述连接点温度采样处理模块与所述多个螺钉一一相连,用于实时采样所述螺钉处的连接点的初始温度信号;处理模块,所述处理模块设置在所述箱体内且远离所述高压配电装置中的高压器,用于实时对所述连接点的初始温度信号进行过滤以得到处理后的温度值,并在判断所述螺钉处的连接点具有温度上升趋势后,进一步获得与整车运行状态对应的标定温度区间,将所述处理后的温度值与所述标定温度区间进行比对,根据比对结果设置整车的报警级别。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整车的高压配电装置,该装置可以主动监控高压连接点的温度,智能判断高压连接点是否松动以及松动的等级,避免高压连接点之间拉弧打火的问题,提高整车高压连接的安全性,在问题苗头出现的时候即可报警,减少重大安全问题的发生。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整车的高压配电装置的结构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整车的高压配电装置工作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标定温度信号的选择方法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某高压配电装置内部不同连接点的实际运行监测温度数据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高压配电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5230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