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治螺旋粉虱的混合物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53001.X | 申请日: | 2012-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724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钱军;钟宝珠;苟志辉;罗湘粤;田蜜;杨众养;杨胜莲;吕朝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南省林业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N65/28 | 分类号: | A01N65/28;A01N43/40;A01P7/04 |
代理公司: | 海口翔翔专利事务有限公司 46001 | 代理人: | 莫臻 |
地址: | 571100 海南*** | 国省代码: | 海南;6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治 螺旋 混合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农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植物源杀虫剂,具体涉及一种防治螺旋粉虱的混合物。
背景技术
螺旋粉虱(Aleurodicus disperses Russell)是近年来入侵我国的重要农林业害虫,目前主要分布于我国海南省和台湾地区。该虫具有寄主范围广、危害方式多样且繁殖速度快等特点,目前已经对我国的农林业造成了严重危害。自螺旋粉虱传入我国后,对该虫的研究工作已经逐渐展开,其中在防治方面主要集中在化学杀虫剂的田间药效测定及药剂筛选方面。尽管化学杀虫剂在害虫防治方面具有高效、速效等特点,但同时具有易产生抗药性、残留水平高等不足之处。当前我国农业生产提倡施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和对环境友好的农药,使用新型植物源农药是有效途径之一。
烟碱对螺旋粉虱具有一定防治效果,可应用于螺旋粉虱的防治中,然而烟碱单一大量的使用,不仅成本较高,而且有引起螺旋粉虱产生抗药性的可能。因此如果能在烟碱中加入一种对环境无污染的物质,在不降低防治效果的基础上大幅度降低烟碱的使用剂量,将对植物源杀虫剂的合理使用提供极高的参考价值。
从植物中筛选和发现新的杀虫活性物质,进而开发出具有一定作用特点的植物源农药是新农药开发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从植物中寻找杀虫活性物质,是开发、研制新型杀虫剂的热点之一。桃金娘在我们南方地区广泛分布,全株供药用,有活血通络,收敛止泻,补虚止血的功效,是一种著名的中草药。目前国内外对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医药方面,在害虫防治方面的研究还很少研究,尤其与杀虫剂联合使用,在降低杀虫剂使用剂量和提高药效方面的研究还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治螺旋粉虱的混合物,将桃金娘提取物与烟碱进行配伍,可大幅度降低在防治螺旋粉虱时烟碱的用量,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一种防治螺旋粉虱的混合物,是将桃金娘提取物与烟碱混匀而制成,其质量比为:桃金娘提取物:烟碱=1×102:1~1×105:1。所述桃金娘提取物是将桃金娘植物组织经粉碎后,经溶剂提取、浓缩至浸膏状得到粗提物,粗提物用溶剂萃取,萃取液减压浓缩,干燥得到桃金娘提取物。
所述溶剂是甲醇、水、乙醚、乙醇、石油醚、正己烷、氯仿或乙酸乙酯。
发明人在药效试验基础上,发现桃金娘提取物对螺旋粉虱具有生物活性,与杀虫剂烟碱混合在一起协同作用,在同等防治效果下可大幅度减少烟碱用量。
本发明将对螺旋粉虱具有生物活性的桃金娘提取物与烟碱进行配伍,在同等防治效果下可大幅度降低在防治螺旋粉虱时烟碱的用量,对螺旋粉虱防治具有防治效果好、防治成本低、无污染、无残留的特点,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或按照制造厂商所建议的条件。
实施例一
采集桃金娘叶片植物组织,用清水洗净,置于室内阴干后放入鼓风式烘干箱内烘干,冷却、粉碎得到桃金娘粉末;称取桃金娘粉末置于容器中,加入有机溶剂甲醇,浸泡72小时,移出浸渍液,继续添加甲醇溶剂浸泡,浸泡3次后将浸渍液合并,得到桃金娘提取液;将桃金娘提取液移至旋转蒸发仪上,减压浓缩至提取液变成粘稠膏状,即为桃金娘粗提物;将桃金娘粗提物用乙醇溶解后,按桃金娘粗提物:硅藻土=1:10的重量比例与硅藻土混合均匀,挥干溶剂乙醇,得到桃金娘粗提物-硅藻土混合物;将桃金娘粗提物-硅藻土混合物经正己烷萃取后再进行乙醚萃取,收集乙醚萃取相并减压浓缩,干燥得到膏状桃金娘提取物。
实施例二
采集桃金娘叶片植物组织,用清水洗净,置于室内阴干后放入鼓风式烘干箱内烘干,冷却;称取500g桃金娘烘干叶片,采取水蒸气蒸馏法,连续蒸馏18小时,获得桃金娘叶片挥发物与水蒸气的混合物。混合液浓缩后采用乙醚进行萃取,将上层萃取液用无水硫酸钠脱水,脱水后的萃取液在35℃条件下,用旋转蒸发仪进行浓缩,得到油状桃金娘叶片组织提取物。
实施例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南省林业科学研究所,未经海南省林业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5300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