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步制备氢型的SAPO-5和SAPO-34共生的多级孔分子筛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53313.0 | 申请日: | 2012-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111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王润伟;张宗弢;蒋尚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B39/54 | 分类号: | C01B39/54;C01B37/08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张景林;刘喜生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步 制备 sapo 34 共生 多级 分子筛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机多级孔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一步制备氢型的SAPO-5和SAPO-34共生的多级孔(微孔-介孔复合)分子筛的方法。
背景技术
磷酸硅铝分子筛(SAPO)(US 4440871)是通过Si同晶取代磷酸铝系列分子筛(AIPO)获得的,而SAPO-5和SAPO-34就是其中的成员。SAPO-5是一种具有AEI结构类型的磷酸硅铝分子筛,可以应用在择形催化、催化剂载体等多个领域。专利CN 101302015A和专利CN 102372287A都报道了有关SAPO-5的制备方法。而SAPO-34属于类菱沸石型(CHA)的晶体结构,现有的制备方法中主要采用四乙基氢氧化铵、三乙胺、二乙胺和吗啉等有机模板剂来制备微孔SAPO-34,在专利CN 1693202A、CN 101525141A和CN 101555023中都有报道。
中国专利CN 101450806A报道了一种含有三乙胺的具有AEI/CHA共晶结构的分子筛的制备方法。
中国专利CN 102372290A公开了一种SAPO-5和SAPO-34共生分子筛的制备方法,并且在甲醇制取低碳烯烃的反应中,丙烯收率可达到40%,技术效果较好。
在MTO(甲醇制取低碳烯烃)反应中,SAPO-34是目前低碳烯烃(乙烯和丙烯)选择性最好的催化剂,但是由于其较小的孔道,导致扩散、传质性能较差,造成快速结炭堵塞孔道而使催化剂失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步制备氢型的SAPO-5和SAPO-34共生的微孔-介孔复合分子筛的方法,由该方法制备的材料作为由甲醇制取低碳烯烃的催化剂,可以克服扩散、传质方面的限制,降低结炭速率,从而尽可能的延长催化寿命,在工业催化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在于使用四乙基氢氧化铵(TEAOH)作为模板剂的同时又使用了一种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十八烷基二甲基三甲氧硅丙基氯化铵(STSAC)),通过水热法一步制备一种氢型的SAPO-5和SAPO-34共生的微孔-介孔复合分子筛,减少了酸交换的步骤,从而降低成本。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制备上述分子筛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
(1)将硅源、铝源、有机模板剂和去离子水混合,制得白色泥浆状液体A;
(2)将磷源和去离子水混合后逐滴缓慢地加入到剧烈搅拌(搅拌速度为600~900r/min)中的A液中,
(3)将步骤(2)的溶液充分搅拌制得均一分散的前驱体B,然后装入反应釜中,密闭,在自生压下,按一定晶化条件,进行恒温晶化,待晶化完毕后,固体产物经抽滤,用去离子水洗涤至中性,在80~120℃空气中干燥1~3天,得到氢型的SAPO-5和SAPO-34共生的微孔-介孔复合分子筛原粉;
(4)将步骤(3)得到的原粉在空气中焙烧,去除原粉中的模板剂,从而得到氢型的SAPO-5和SAPO-34共生的微孔-介孔复合分子筛。
上述制备方法中,磷源按理论生成P2O5量计,硅源按理论生成SiO2量计,铝源按理论生成Al2O3量计,制得前驱体B中各成份的摩尔比为SiO2:Al2O3=0.2~2.5:1,P2O5:Al2O3=0.6~2.0:1,有机模板剂:Al2O3=1.0~2.6:1,H2O:Al2O3=70~200:1。
步骤(1)所述硅源为白炭黑、硅酸乙酯(TEOS)、硅溶胶、有机硅(十八烷基二甲基三甲氧硅丙基氯化铵(STSAC)等)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
步骤(1)所述铝源为异丙醇铝、硫酸铝、硝酸铝、活性氧化铝或拟薄水铝石。
步骤(1)所述模板剂为三乙胺(TEA)、二乙胺(DEA)、吗啉(MOR)、四乙基氢氧化铵(TEAOH)、十八烷基二甲基三甲氧硅丙基氯化铵(STSAC);本发明选十八烷基二甲基三甲氧硅丙基氯化铵(STSAC)和其他模板剂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使用。
步骤(2)所述磷源为磷酸,且为质量百分含量为85%。
步骤(2)中加磷酸时一定要逐滴缓慢地加入到(1)中,以1~3mL/min为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533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制备多孔片状大颗粒氧化镨的方法
- 下一篇:翻转型汽车空调出风口装配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