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整体塞棒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53827.6 | 申请日: | 2012-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086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鄢凤明;王次明;刘丽;曹仁锋;赵继增;刘靖轩;胡玲军;赵冉;张艳凤;于九利;车晓梅;樊浩勇;任林;黄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利尔高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41/18 | 分类号: | B22D41/18;C04B35/66;C04B35/622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韩国胜 |
地址: | 102211 北京市昌平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整体 及其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型连铸功能耐火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整体塞棒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用于连铸工艺中的整体塞棒通常由棒身和棒头组成,在连铸工艺中,整体塞棒应用于中间包内,其主要功能是通过调整整体塞棒棒头和整体式浸入式水口或中间包上水口碗部的配合间隙,来控制中间包的钢水开浇、关闭以及结晶器内的钢流,从而保证钢水在结晶器中液面的稳定以及连铸工艺的稳定。塞棒的使用条件非常苛刻,既要承受高温煤气烘烤、浇钢初期的强烈热震及剧烈冲刷,又要经受钢液和覆盖剂的侵蚀。
目前整体塞棒棒身材料主要为铝碳材质,在使用时整体塞棒要经受热冲击,整体塞棒必须具有一定的抗热冲击性,不能出现断头、棒尖断等问题,否则就会引起连铸的中断,给钢厂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另外使用过程中塞棒头部受钢水冲蚀严重,其抗侵蚀、抗冲刷性能的好坏是决定其使用寿命的关键因素。为提高塞棒的使用寿命,根据所浇钢种的不同,棒头可采用Al2O3-C质、MgO-C质材料。
随着我国连铸事业的发展,品种钢越来越多,棒头采用镁碳材质的越来越多。现有技术中的镁碳塞棒一般是棒头采用镁碳材质,棒身采用铝碳材质,在两者之间加入长度为20~50mm左右的过渡料(镁碳泥料和铝碳泥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的泥料),由于镁碳和铝碳材质之间热膨胀的差异,导致塞棒在使用过程中容易掉头、棒尖断,随着浇铸时间的延长,过渡料在长时间烘烤和使用过程中也会发生反应生成尖晶石,产生较大的体积膨胀,从而导致棒头断裂。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缓解棒头和棒身之间的热膨胀差异,同时还可以避免传统过渡料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发生反应生成尖晶石而产生体积膨胀,最终导致棒头断裂现象的复合整体塞棒及其制作方法。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整体塞棒,包括棒头、过渡段和棒身,其中,棒头采用镁碳材质,棒身采用铝碳材质,棒头和棒身之间的过渡段采用尖晶石碳材质,所述尖晶石碳材质含有尖晶石、石墨、添加剂和结合剂。
其中,所述尖晶石碳材质由以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尖晶石70~85份;石墨10~25份;添加剂2~5份;结合剂10~15份。
进一步,所述添加剂为金属硅粉、碳化硅粉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结合剂为酚醛树脂。
再进一步,所述酚醛树脂为热固性酚醛树脂,其残炭量大于等于35%,固含量大于等于65%,温度在25℃时的粘度为600~1000cps。
其中,所述尖晶石的化学成分为:Al2O3和MgO,其中,Al2O3的质量百分比为70~80%,MgO的质量百分比为20~30%。
其中,所述石墨中碳的质量百分比大于等于90%。
其中,所述尖晶石碳材质的过渡段高度为20~50mm。
本发明还提供所述复合整体塞棒的制作方法,该塞棒的制作过程如下:
将尖晶石、石墨、添加剂及结合剂混合,经造粒、干燥后制成过渡段采用的尖晶石碳材质;
将制成的尖晶石碳材质、棒头采用的镁碳材质以及棒身采用的铝碳材质放到复合整体塞棒模具的相应位置上,用等静压成型后,在温度为900~1100℃且非氧化气氛下进行煅烧,得到复合整体塞棒;
然后按照预设标准加工所述复合整体塞棒的外形,并喷涂防氧化涂层,得到所需的复合整体塞棒。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复合整体塞棒,在塞棒棒头和棒身之间的过渡段采用尖晶石碳材料,使之与棒头的镁碳材质、棒身的铝碳材质的热膨胀相匹配,这样不仅可以缓解棒头和棒身之间的热膨胀差异,还可以避免传统过渡料(镁碳泥料和铝碳泥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的泥料)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发生反应生成尖晶石而产生体积膨胀,最终导致棒头断裂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复合整体塞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棒头;2:过渡段;3:棒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提供的复合整体塞棒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这些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利尔高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利尔高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5382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头孢地嗪钠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