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机床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54041.6 | 申请日: | 2012-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7863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4 |
发明(设计)人: | 杨明陆;张天恩;张卫川;贾见士;彭杨茂;瞿健;陈封华;徐振光;隋景双;庄大庆;李杰;刘谊;俞建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鸿准精密模具(昆山)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富鼎电子科技(嘉善)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15/00 | 分类号: | B23Q15/00;B23Q15/01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16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床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切削设备控制系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车刮复合加工的机床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数控机床是广泛应用于机械加工、制造业的重要设备。通常一种数控机床仅用于一种工艺的加工。然而,由于工艺上的限制及对加工精度的要求,一种工艺很难满足加工需求。如,一些电子装置的金属壳体,如平板电脑、手机的壳体,通常包括顶部区域及由顶部区域边缘向同一侧弯折延伸形成的边缘区域。顶部区域通常面积较大,且为具有非回转特征的平面或曲面。由于传统的铣床为非连续性铣削,面积相对较大的顶部区域若用铣刀铣削,则很难一次性达到所要求的表面光洁度。若在铣床铣削后采用抛光等后续处理,无疑增加了加工时间。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加工效率的机床加工系统。
一种机床控制系统,其包括控制模组、输入模组、车刀进给模组、第一滑动模组、第二滑动模组、刮刀进给模组、刮刀、车刀及能够转动地工作台。车刀与车刀进给模组相接,刮刀进给模组与刮刀相接,控制模组分别与输入模组、车刀进给模组、第一滑动模组、第二滑动模组、刮刀进给模组及工作台电性相连。第一滑动模组用于驱动所述车刀进给模组及刮刀进给模组沿第一方向滑动,第二滑动模组用于驱动所述车刀进给模组及刮刀进给模组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滑动。所述控制模组控制所述车刀进给模组带动所述车刀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移动的同时,所述车刀进给模组带动所述车刀沿第三方向按照一定的频率及距离持续做往复运动,所述车刀沿第三方向的往复运动的距离随所述车刀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的移动而变化,并配合工作台带动工件旋转以对工件进行持续车削,刮刀进给模组能够驱动刮刀沿第三方向运动及绕平行于第三方向的第一轴线转动。
本发明提供的机床控制系统可进行车刮复合加工,从而提高了加工效率进加工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机床的立体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机床控制系统。
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经机床控制系统加工处理过的工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4所示为图3所示的工件的立体剖示图。
图5采用图2所示机床控制系统的车刀加工时的平面轨迹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机床 200
机台 11
工作台 90
第一滑动模组 13、50
第二滑动模组 14、60
车刀进给模组 15、30
刮刀进给模组 17、40
机床控制系统 100
车刀 70
刮刀 80
输入模组 10
控制模组 20
位置控制单元 21
切换控制单元 23
旋转控制单元 25
运动轨迹 400
起始点 A
终点 O
工件 300
顶部区域 301
边缘区域 303
侧面 3030
拐角 3031
倒角区域 305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机床控制系统100以及其所采用的机床200,以进行车刮复合加工。机床200包括输入模组10(如图2所示)、与输入模组10电性连接的控制模组20(如图2所示)、机台11、工作台90、第一滑动模组13、第二滑动模组14、车刀进给模组15及刮刀进给模组17。第一滑动模组13设置于机台11上。工作台90能够转动地设于第一滑动模组13下方。第二滑动模组14滑动设置于第一滑动模组13上,车刀(图未示)设置于车刀进给模组15上,刮刀(图未示)设于刮刀进给模组17上。工件300(如图3所示)定位于工作台90上。控制模组20分别与第一滑动模组13、第二滑动模组14、车刀进给模组15、刮刀进给模组17及工作台90电性相连。第一滑动模组13驱动第二滑动模组14带动车刀进给模组15及刮刀进给模组17沿X轴方向(第一方向)滑动,第二滑动模组14驱动车刀进给模组15及刮刀进给模组17沿Y轴方向(第二方向)滑动。车刀进给模组15带动所述车刀沿Z轴方向(第三方向)往复运动。刮刀进给模组17能够驱动该刮刀沿Z轴方向运动及绕γ轴(平行第三方向)转动。工作台90能够带动工件300绕α轴(平行第二方向)及β轴(平行第三方向)旋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鸿准精密模具(昆山)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富鼎电子科技(嘉善)有限公司,未经鸿准精密模具(昆山)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富鼎电子科技(嘉善)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5404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