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全集成高可靠性车用闪光器集成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54678.5 | 申请日: | 2012-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429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陈东勤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创立达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Q1/34 | 分类号: | B60Q1/34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 |
地址: | 21414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集成 可靠性 闪光 集成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集成电路,尤其是一种全集成高可靠性车用闪光器集成电路,属于车用闪光器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为现有车用闪光器集成电路的结构框图,其中,现有的车用闪光器集成电路都采用双极工艺,耐压不高,其驱动的继电器线圈,在通电和断电时具有很高的反峰电压,继电器线圈的后级驱动必须在集成电路的外部增加分立元件,该分立元件采用高压的NPN管,造成系统的体积较大;即图中后级驱动包括第一三极管Q1,所述第一三极管Q1采用NPN管,即为NPN1;分立元件为第二三极管Q2,所述第二三极管Q2也采用NPN管,即为NPN2。同时NPN管的饱和压降较大、功耗高,工作温度高,系统的部件较多,这都使系统的可靠性下降,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全集成高可靠性车用闪光器集成电路,其集成度高,降低体积,增强可靠性,降低使用成本。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全集成高可靠性车用闪光器集成电路,所述集成电路包括前级驱动电路及与所述前级驱动电路连接的后级驱动电路;所述后级驱动电路包括第三三极管及PMOS管,所述第三三极管采用PNP管,第三三极管的基极端与前级驱动电路内反相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端与集成电路的电源端连接,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端与PMOS管的栅极端连接,PMOS管的源极端与电源端连接,PMOS管的漏极端与集成电路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前级驱动电路包括第一比较器、第二比较器及第三比较器,所述第一比较器的反相端与第二比较器的同相端连接,且第一比较器的反相端与第二比较器的同相端相互连接后与集成电路的启动输入端连接;第一比较器的同相端与第一电阻的一端及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二比较器的反相端及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三电阻的另一端接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集成电路的电源端连接;
第一比较器的输出端及第二比较器的输出端均与回差电路连接,回差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三比较器的反相端连接,回差电路的输入端分别与短路检测模块的输出端及短路检测开关的输出端连接,短路检测模块的输入端与集成电路的短路检测输入端连接,短路检测开关的输入端与集成电路的开关输入端连接,短路检测开关的输出端与第三比较器的输出端及反相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三比较器的同相端与集成电路的第一振荡连接端连接,回差电路的输出端与集成电路的第二振荡连接端连接。
所述集成电路内后级驱动电路的第三三极管及PMOS管采用BCD工艺制备得到。
所述集成电路的输出端与继电器线圈的一端电连接,继电器线圈的另一端接地。
本发明的优点:第三三极管及PMOS管用BCD工艺制备并集成在集成电路内部,实现集成电路的后级驱动电路,使得集成电路简单,体积小,发热少,工作温度低,可靠性高,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车用闪光器集成电路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发明车用闪光器集成电路的结构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1-接地端、2-电源端、3-输出端、4-第一振荡连接端、5-第二振荡连接端、6-开关输入端、7-短路检测输入端、8-启动输入端、10-集成电路、11-第一比较器、12-第二比较器、13-第三比较器、14-回差电路、15-短路检测模块、16-短路检测开关、17-反相器、18-继电器线圈、Q1-第一三极管、Q2-第二三极管、Q3-第三三极管及Q4-PMOS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2所示:为了能够提高可靠性,降低使用成本,本发明所述集成电路10包括前级驱动电路及与所述前级驱动电路连接的后级驱动电路;所述后级驱动电路包括第三三极管Q3及PMOS管Q4,所述第三三极管Q3采用PNP管,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端与前级驱动电路内反相器17的输出端连接,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端与集成电路10的电源端2连接,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端与PMOS管Q4的栅极端连接,PMOS管Q4的源极端与电源端2连接,PMOS管Q4的漏极端与集成电路10的输出端连接。
具体地,第三三极管Q3即为图中的PNP1,PMOS管Q4为PMOS1管,本发明具体实施时,后级驱动电路的第三三极管Q3与PMOS管Q4采用BCD工艺制备得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创立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创立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5467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