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喷涂晶种合成NaA分子筛膜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210555060.0 | 申请日: | 2012-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460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吕高孟;鲜建;张小明;雷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71/02 | 分类号: | B01D71/02;B01D69/10;B01D67/00;C01B39/14;C01B39/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4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喷涂 合成 naa 分子筛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NaA分子筛膜的合成方法,尤其涉及晶种引入法——喷涂法制备NaA分子筛膜的合成方法,属于无机膜材料制备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渗透汽化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膜分离技术,具有高效率、低能耗、成本低等优点,近年来受到了科学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膜分离技术主要用于分离分子大小近似的液体混合物(如苯-环己烷、苯乙烯-乙苯等);普通蒸馏难以分离的沸点接近的共沸混合物(如水-乙醇、水-异丙醇、水-甲乙酮等);同分异构体混合物(如邻位、对位、间位二甲苯等)以及旋光异构体混合物等。目前渗透蒸发膜材料主要是有机高分子膜,但是由于有机高分子膜其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和机械稳定性较差限制了其在工业应用上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人们将目光越来越多的投入到无机膜上来。
NaA型沸石分子筛是由α笼通过八元环相互连通构成的立方体晶体,有效孔径为0.42nm,与小分子的动力学直径差不多,故A型沸石分子筛对小分子/大分子具有很高的分离选择性能;同时其硅铝比很小(等于1),亲水性很强。NaA分子筛膜可以实现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和水/有机物等的分离。分子筛膜能否应用到实际工业中取决于它能否在适合的载体上重现性好地制备出高选择性、高渗透通量、无缺陷、大面积、可再生的分子筛膜。1998年,Mitsui Engineering & Shipbuilding Co.Ltd.采用Kita工作组的技术建成了第一个用管状NaA分子筛膜渗透蒸发法脱出有机溶液中的水的工厂。2001年,Morigami等首次报道了NaA型分子筛膜在脱除乙醇中少量水制备无水乙醇分离过程中的大规模应用。2003年,Bussan Nanotech Research Institute Inc.在巴西成功进行了NaA分子筛膜蒸汽渗透法分离乙醇/水溶液的中试规模的试验。目前高性能分子筛膜的合成仍然是分子筛膜技术发展的关键。
晶种二次合成法因在载体表面引入了分子筛晶种,明显有利于载体表面连续分子筛膜的形成,并可控制分子筛晶体定向生长,已成为水热合成法制备高质量分子筛膜的有效途径之一。并且已有关于规模化合成晶种二次合成法的专利报道(CN101193821A、CN200710049348.X、CN102166480A),二次生长法的关键因素是如何在载体上引入连续均匀的晶种覆盖层,目前国内外采用的晶种引入方法有浸涂法(CN200810155129.4)、涂抹法(CN102225314A、CN200910098234.3)、异性电荷吸附法、真空抽吸涂晶法(CN02141197.2、CN200310101447.X)和电泳法等,这些晶种涂覆法存在各自的优缺点,如电荷吸附法、真空抽吸涂晶法都需要特殊的设备,不利于工业扩大化生产,浸涂法虽然操作简单,但要获得高品质的分子筛膜其对载体表面光滑度要求较高,涂抹法则难以在载体表面形成连续均匀的晶种层,而且重复性不是很好,不适用于工业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改进现有晶种引入技术制备NaA分子筛膜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种简单、经济、可用于大规模工业应用的晶种引入法制备NaA分子筛膜。
本方法的其具体步骤如下:
(1)预涂晶种
将NaA分子筛晶种分散在去离子水中,超声处理,使其分散均匀,得到NaA分子筛晶种悬浮液。将氧化铝支撑体固定于旋转电机的轴上,保持一定旋转速率,将所得NaA分子筛晶种悬浮液喷涂在支撑体上,然后将支撑体放于烘箱中干燥,得到预涂晶种的支撑体。
(2)合成NaA分子筛膜
将铝源、硅源、碱源和去离子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制备均一的分子筛前体溶胶;将步骤(1)所得的预涂有NaA分子筛晶种的载体垂直放入反应釜中;将加热到一定温度的分子筛前体溶胶通过浆液泵输入到合成反应釜中,并保持合成液以一定速率循环流动,晶化一定时间后,将分子筛膜管取出,用去离子水洗涤、干燥得到分子筛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5506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次性使用电凝切割止血装置
- 下一篇:一种微创复位钢丝引导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