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偏光板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55248.5 | 申请日: | 2012-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851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林志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志忠 |
主分类号: | G02B5/30 | 分类号: | G02B5/30;G02F1/1335;G02F1/1343;G02F1/1333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史霞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市士林区***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偏光 板结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偏光板,尤指一种相对设置于液晶显示单元可降低制造成本及提高整体良率的偏光板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个人数位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掌上型电脑(Palm-Sized PC)及资讯家电(Information Appliance)等电子产品,其显示萤幕上大多都以触控面板为设置方向;该显示萤幕可通过该触控板显示功能指示图像及文字;使用者可利用手指或触控笔等导电物体,依照该触控板表面显示的图像及文字进行点选,以进行输入及操作,以使其操作更为人性化;而触控萤幕更是在人性化的操作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然,现在在触控面板的开发设计上大部分都是采用嵌入式触控技术进行设计,都会针对在显示萤幕上可直接进行触控的的功效为目的。而嵌入式触控技术目前主要的发展方向主要区分为On-Cell及In-Cell两种技术,其中On-Cell技术是将投射电容式触控技术的X轴感应电极(S e n s o r)与Y轴感应电极一起制作在面板彩色滤光片(Color Filter,CF)的背面,进而整合为彩色滤光片的结构。
而In-Cell技术则是将X轴感应电极与Y轴感应电极置入LCD Cell的结构,换言之,就是In Cell Touch技术是将触控感应电极元件整合于显示面板的玻璃基板内,使得显示面板本身就具备触控功能,因此不需要另外进行与单一触控面板贴合或是组装的制程。
然而,不论In Cell Touch技术或On Cell Touch技术其均在LCD显示面板的上玻璃基板或下玻璃基板设置复数感应电极(即X轴感应电极与Y轴感应电极),此不仅增加成本,且于制造过程中因X轴感应电极与Y轴感应电极之间必须架桥,使得需要多道制程光罩,以致于造成增加制程程序,进而还容易导致制程良率降低及制程成本提高,因此,公知触控显示装置仍有改善的空间。
以上所述,公知技术具有下列的缺点:
1.制程良率降低;
2.制程成本提高。
因此,要如何解决上述公用的问题与缺失,即为本案的发明人与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发明内容
为此,为解决上述公知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降低制造成本及提高整体良率的偏光板结构。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偏光板结构,包括一透明基板、一感应电极、一偏光板及一第一绝缘胶层,所述透明基板具有一第一侧及一相反该第一侧的第二侧,而该感应电极披覆于该透明基板的第二侧上,而该偏光板具有一第三侧及一第四侧,所述第三侧对应贴合所述感应电极,而该第一绝缘胶层设置于该感应电极层与偏光板之间,藉此,所述偏光板结构相对设置于一液晶显示单元时,该液晶显示单元具备触控输入及操作能力,且可达到降低制造成本及提高整体良率的功效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的实施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的实施组合剖面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偏光板结构1
透明基板2
第一侧21
第二侧22
感应电极3
软性电路板31
导电胶层32
偏光板4
第三侧41
第四侧42
第一绝缘胶层5
第二绝缘胶层6
液晶显示单元7
第一基板71
第二基板72
液晶层73
下偏光板74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及其结构与功能上的特性,将依据所附图式的较佳实施例予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志忠,未经林志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5524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3D眼镜镜片及3D眼镜
- 下一篇:一种养生红土沉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