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无线终端的万向碰撞开关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56027.X | 申请日: | 2012-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658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李捷逵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捷逵 |
主分类号: | H01H35/14 | 分类号: | H01H35/14 |
代理公司: | 郑州红元帅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7 | 代理人: | 徐皂兰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无线 终端 万向 碰撞 开关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碰撞开关,特别是一种用于无线终端的万向碰撞开关。
背景技术
专利号为ZL200920090304.6的一种用于无线终端的万向碰撞开关,由于采用含铁惯性导体作为动触点,而含铁惯性导体对温度很敏感,受环境温变影响较大,当温度低于-38度以下时,含铁惯性导体还会固化而失灵。另外,含铁惯性导体有潜在污染,致使所关联的产品不环保,因此,上述专利一直无法进入市场,得不到实际应用。
而目前的手持便携式无线移动终端(手机、对讲机等贴身无线产品),因缺乏万向撞击的事故检测与事故识别功能,当贴身主人发生其它人身意外伤害事故时,比如:旅游探险失足、滑倒、车祸、心脑病突发、劫持打斗、驱车或骑车跌撞、竞技摔倒、物体崩塌、倒砸等等,往往案发,均因伤残、休克、意识丧失、或者人机分离及脑震荡等无法操作与求助,而该贴身资源只能袖手旁观,见死不救,完全背离主人的愿望和设计目的与携带初衷。因此,这种漠视主人安危的贴身无线终端,确实存在着设计瑕疵和产品缺陷。
在上述情形下,工程师们又不能用三轴加速度传感器或陀螺仪去实施对人身意外伤害事故的侦测。因为,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中,95%的意外事故,都发生在待机状态。而这类有源传感器在贴身使用时,会随主人的行为举止不断地长期工作,会加快电池迅速耗尽,无论是紧急状态或常规状态,反而成了摆设。因此,这种得不偿失的设计,理所当然行不通。
另外,我们知道,安全气襄传感器只能识别前撞事故信息,而对于千变万化的交通事故监控,则无法胜任。即不能满足物联网与车联网对一切事故侦测之需求。而三轴加速度传感器或陀螺仪,由于输出不是0与1的简明信号,需要额外电路支持及后续识别判读服务,存在使用维护成本高等缺陷,而且,这类传感器工作有盲点、抗震动特性差,其后续服务时刻对振动、摇晃、加减速、抖颤等姿态修正而常常导致误判率高等缺陷发生,因此,目前的车载无线移动终端(GPS、导航仪、黑匣子等),均不能用三轴加速度传感器或陀螺仪去实施万向撞击的事故检测与事故识别功能(单向还勉强可行),为此,一旦险情突发得不到及时报警与反馈(指司机伤残、休克、意识混乱或脑振荡等无法操作求助),延误救援,增加伤亡,造成交通拥堵。特别是易燃、易爆、毒品、化学及危险品的长期泄漏和扩散,引发更大伤亡和恶果。而能见度的偏低,沉默的事故信息又会引发大规模继续相撞(事故--沉默--相撞--再沉默--再相撞的恶性循环),导致局势持续恶化,以至蔓延、扩大、难以控制。这种群死群伤,触目惊心的场面,一直是各国科学家迫切解决的问题,也是车联网必需攻克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无线终端的万向碰撞开关。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以下述方法实现的:
一种用于无线终端的万向碰撞开关,由金属管,设置在金属管两端的触点引出脚,设置在触点引出脚上的触点构成,其中,金属管内设有含铁惯性导体,含铁惯性导体两侧设有磁铁,触点引出脚与金属管之间设有绝缘衬,触点为锥形。
金属管上还设有金属管引脚。
含铁惯性导体为铁球或磁钢球或铁质多面体。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积极效果是:
本发明布局精简,结构紧凑,体积小,可靠性好,可重复工作,低成本,无论是生产方或者产品的应用方,均可机械化装配作业,高效率。可全方位360度球形无死角万向检测,而且,不受安装角度、安装姿势、安装状态的干预与制约。因为本发明全部使用环保材料,所以,安全无污染。
因含铁惯性导体被磁铁吸引而悬浮,引脚设置为弹簧状,可吸收消耗各种震动或抖颤余能,且对颠簸与摇晃有缓冲抑制作用,因此,本发明抗干扰极好,动作可靠性很高,而且,产品一致性和稳定性也好,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外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用于无线终端设备的工作原理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由图1和图3可以看出,本用于无线终端的万向碰撞开关12,由金属管9,设置在金属管9两端的触点引出脚1,设置在触点引出脚1上的触点2构成,其中,金属管9内设有含铁惯性导体8,含铁惯性导体8两侧设有磁铁7,触点引出脚1与金属管9之间设有绝缘衬5,触点2为锥形。
由图1还可以看出,金属管9上还设有金属管引脚3。
由图1还可以看出,含铁惯性导体8为铁球。
触点2和触点引出脚1具有良好导磁导电特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捷逵,未经李捷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5602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