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计算车辆的前端防护装置的有效通风面积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57342.4 | 申请日: | 2012-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792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闫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1/00 | 分类号: | B60K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桑传标;黄志兴 |
地址: | 10220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计算 车辆 前端 防护 装置 有效 通风 面积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动车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计算车辆的前端防护装置的有效通风面积的方法。
背景技术
车辆的散热器属于冷却系统,发动机散热器通常由进水室、出水室、主片及散热器芯等部件构成。冷却液在散热器芯内流动,空气在散热器芯外通过,热的冷却液向空气散热而变冷。散热器芯部应具有足够的通流面积,让冷却液通过;同时也应具备足够的空气通流面积,使足量的空气通过以带走冷却液传给散热器的热量。
发动机散热器通常设置在前端防护装置的后部,因此发动机散热器的通风口通常开设在前端防护装置上。由于发动机散热器需要足够的通风面积,因此需要确定通风口的设置方式,例如通风口的大小和形状。另外,并非前端防护装置上所有的开口部位都是有效的通风面积。例如,当正对发动机散热器形成的通风口和与发动机散热器成角度地形成的通风口具有相同的面积时,正对发动机散热器形成的通风口的有效通风面积大于与发动机散热器成角度地形成的通风口的有效通风面积。
在现有技术中,通常是先制作前端防护装置的快速样件,通过道路试验判断通风面积是否满足散热要求,经过不断的试错最终确定前端防护装置的通风口面积。这种方式不仅造成资源浪费,也影响开发进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计算车辆的前端防护装置的有效通风面积的方法,用以简单快速地校核前端防护装置的有效通风面积是否满足发动机散热器的要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计算车辆的前端防护装置的有效通风面积的方法,该前端防护装置上开设有正对发动机散热器的第一通风口,和开设在第一通风口两侧的第二通风口;第二通风口包括靠近第一通风口的第一侧壁和远离第一通风口的第二侧壁,车辆的车架上设置有沿着自第二侧壁至发动机散热器的方向延伸的导流叶片。其中,计算车辆的前端防护装置的有效通风面积的方法包括:确定第一通风口的面积A1;确定第二通风口的面积A2;确定导流叶片的延伸方向与车辆的纵向之间的夹角θ;根据夹角θ确定导流系数η;根据公式M=A1+A2×η计算车辆的前端防护装置的有效通风面积M。
优选地,夹角θ与导流系数η的对应关系为η=α+βe-θ/δ;其中,0.0269≤α≤0.0271,0.9719≤β≤0.9721,44.98≤δ≤45.02。
优选地,夹角θ与导流系数η的对应关系为η=0.027+0.972e-θ/45。
优选地,前端防护装置包括前保险杠和前格栅;第一通风口的面积A1为第一通风口的第一开口的面积A11与第一通风口的第二开口的面积A21之和;其中,第一通风口的第一开口开设在前格栅上,第一通风口的第二开口开设在前保险杠上。
优选地,第二通风口开设在第二开口的两侧。
优选地,前保险杠和前格栅上连接有用于在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处防尘的进风网罩。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一种计算车辆的前端防护装置的有效通风面积的方法。通过利用该方法中的计算公式,可以简单、快速地校核前端防护装置的有效通风面积是否满足发动机散热器的散热要求。在进行实物试验之前先利用该公式进行校核,可以将计算出的不能满足散热要求的通风口设置方式排除掉,使得前端防护装置的有效通风面积首先能够在理论上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并且,在实物试验的过程中遇到需要调整通风口的有效通风面积的情况时,上述公式也可以提供准确的调整理论依据。如此,可以大大降低实物试验的盲目性,加快开发进度,降低试验费用。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前端防护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前端防护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以夹角θ为横坐标、以导流系数η为纵坐标绘制的曲线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前端防护装置 2发动机散热器
3第一通风口 31第一开口 32第二开口
4第二通风口 5导流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5734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