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中药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57737.4 | 申请日: | 2012-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820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发明(设计)人: | 于忠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尔软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4 | 分类号: | A61K36/9064;A61P2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6 | 代理人: | 钟廷良 |
地址: | 266101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坐骨神经痛 中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中药。
背景技术
坐骨神经痛是指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的疼痛综合征。即疼痛位于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和足外侧。最常见的病因是腰椎间盘脱出,还有椎管狭窄,肿瘤,结核,妊娠子宫压迫,蛛网膜炎等。本病是常见病,好发于青壮年男性,体力劳动者发病率高,多单侧。目前,治疗坐骨神经痛多采用按摩、推拿、针灸及各种理疗的方法,虽然有一定疗效但难以根治,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痛苦。长时间服用药物,毒副作用较大,有时达不到治疗目的。中医理论认为腰为肾之福,两肾位居腰中,腰部属肾脏所属辖,腰痛日久不愈,血行不畅,而致瘀血留着经络所致,治法应为活血化瘀、理气和络。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制备工艺简单,使用方便,疗效显著而价格低的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中药。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中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桃仁5-10份、红花10-20份、没药10-20份、马前子6-15份、雷公滕5-10份、硫酸软骨素2-7份、生南星4-15份、甘遂3-12份、白芥子4-13份、赤芍2-5份、黄连10-15份、黑丹皮10-20份、西红花3-8份、野兔毛4-12份、川芎3-15份、砂仁5-10份、甘草2-7份。
制备方法:水煎法,水煎两次,合并两次滤液,分成两份。
用法用量:口服,早晚各一次,每日一副,30天一疗程。
临床观察:本发明对200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治疗,患者为男女老少20-70年龄段,均为坐骨神经痛、腰间盘突出、骨质增生引起的 腰、腿、足部疼痛和腰部下肢无力、麻木。治疗方法:口服,早晚各一次,每日一副,30天一疗程。
(1)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腰腿痛、麻等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坐立行走功能活动恢复正常,经检查各项指标恢复正常。
显效:腰腿痛、麻等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或大部消失,坐立行走功能活动基本正常,经检查大部分指标恢复正常。
有效:腰腿痛、麻等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或好转,检查指标略有好转。
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检查指标未见好转。
(2)治疗效果:
治愈180例,占90%,显效15例,占7%,有效5例,占3%,无效0例,占0%,总有效率10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中药具备明显的活血化瘀、祛风除湿、舒筋健骨之功能。制备工艺简单,使用方便,疗效显著而价格低,对于由坐骨神经痛、腰间盘突出、骨质增生引起的腰、腿、足部疼痛和腰部下肢无力、麻木都有良好的疗效。本中药口服无毒副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中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桃仁10份、红花20份、没药20份、马前子15份、雷公滕10份、硫酸软骨素7份、生南星15份、甘遂12份、白芥子13份、赤芍5份、黄连15份、黑丹皮20份、西红花8份、野兔毛12份、川芎15份、砂仁10份、甘草7份。
制备方法:水煎法,水煎两次,合并两次滤液,分成两份。
用法用量:口服,早晚各一次,每日一副,30天一疗程。
实施例2
一种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中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桃仁10份、红花20份、没药20份、马前子15份、雷公滕10份、硫酸软骨素7份、生南星15份、甘遂12份、白芥子13份、赤芍5份、黄连15份、黑丹皮20份、西红花8份、野兔毛12份、川芎15份、砂仁10份、甘草7份。
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一种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中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桃仁8份、红花15份、没药15份、马前子10份、雷公滕8份、硫酸软骨素5份、生南星8份、甘遂9份、白芥子7份、赤芍3份、黄连12份、黑丹皮15份、西红花5份、野兔毛5份、川芎10份、砂仁8份、甘草5份。
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尔软件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尔软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5773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