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硅酸盐荧光材料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561763.4 申请日: 2012-12-22
公开(公告)号: CN103013503A 公开(公告)日: 2013-04-03
发明(设计)人: 王灵利;倪海勇;张秋红 申请(专利权)人: 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
主分类号: C09K11/59 分类号: C09K11/59
代理公司: 广东世纪专利事务所 44216 代理人: 千知化
地址: 510651 广***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硅酸盐 荧光 材料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荧光材料,特别涉及一种硅酸盐荧光材料。

背景技术

荧光材料转换的白光LED(White Light Emitting Diode,WLED)作为一种新型的固体光源,以其节能、绿色环保、寿命长且体积小等诸多优点,在照明和显示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其中,高效的荧光材料,能够将芯片的紫外/蓝光有效地转化为可见光,进而通过多种颜色的混合实现白光发射。

US5998925、US6998771采用蓝光激发的铈掺杂钇铝石榴石荧光材料(Y3Al5O12:Ce, (Y,Gd)3(Al,Ga)5O12:Ce,即YAG:Ce),通过该荧光材料发出的黄光与芯片发出的蓝光复合发出白光。但是,该荧光材料的发射主峰在540nm左右,光谱中缺少红色成分。因此,造成白光LED的色温偏高,显色指数较低。

US6351069涉及一种硫化物红色荧光材料,该材料可作为红色成分加入到白光LED中,用来降低色温,提高显色指数。但是,该硫化物荧光材料的发光亮度较低,进而降低了白光LED的流明效率;同时,硫化物的化学稳定性和耐老化性能较差,容易污染芯片,缩短LED的使用寿命。

美国专利US20110163344、US20110149550给出了一系列在紫外-蓝光下可以有效激发的稀土激活的氮化物、氮氧化物荧光材料,它们可发射从蓝光到红光的多种可见光,但该荧光材料需要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合成,制造成本较高。

US20060028122涉及的正硅酸盐荧光材料激发范围在280~490nm,发射光谱在460~590nm,发射光谱在绿光到黄光范围,缺乏红光,同时发光强度也比较低。

CN101077973B中涉及多种硅酸盐荧光材料,发射光谱涵盖蓝光到红光的范围,但其中硅酸盐红色荧光材料的发光强度较低,同时该专利也没有考虑荧光材料的热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硅酸盐荧光材料,在230~500nm的紫外-可见光区域的激发下,发射范围510~680nm的橙/红色光,具有较高的发光效率,同时具有优良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

本发明的硅酸盐荧光材料的化学组成表示为:M3-x-ySi1-zNzO5+a:xEu,yLn;其中:M为Sr,Ba,Ca,Mg,Cu或Zn中的一种或多种元素的组合,N为Al,B,Ge或Ti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的组合,Ln为Ce,Nd,Sm,Dy,Ho,Er,Y或Sc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的组合,x,y,z,5+a为摩尔系数,其中0.001≤x≤0.1,0≤y≤0.05,0≤z≤0.5,0≤a≤0.05。

本发明中的硅酸盐荧光材料,可以被230~500nm范围内的激发光源有效激发,发射出510~680nm的黄/红光。

本发明中,Eu离子的发射主峰受晶体结构及晶体场环境的影响非常明显。因此,通过调整硅酸盐荧光材料中阳离子的含量和组成,以及Eu离子本身浓度的变化均能够使发射波长发生变化,可以从橙黄变化到深红;通过Ln离子的掺杂,能够提高Eu离子对激发光能量的吸收,进而获得较高的发光强度;另外,通过Cu离子的掺杂以及调整硅氧比,能够改善硅酸盐荧光材料的热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 实施例1的发射和激发光谱。

图2 实施例3的发射和激发光谱。

图3 实施例13与实施例1的发光强度对比。

图4 实施例1在不同温度下的发光强度变化曲线。

图5 实施例19在不同温度下的发光强度变化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中所用原料,M、Ln、Eu选用的是该元素的氧化物、碳酸盐、硝酸盐或草酸盐;Si选用的是SiO2或硅酸;N选用的是Al、B、Ge或Ti的氧化物。

本发明的硅酸盐荧光材料的合成方法是按摩尔比称取各原料,混合均匀后,将置于氧化铝坩埚中,在通有75%氢气和25%氮气的还原气氛中,于1500℃烧结2~4小时,经冷却,粉碎,过筛,即可获得所述的荧光材料。

按照GB/T23595.1-2009、GB/T23595.2-2009、GB/T23595.3- 2009、GB/T23595.4-2009测试本发明荧光材料的激发光谱、发射光谱、相对亮度和色品坐标。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未经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6176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