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复合电解质薄膜及其制备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62619.2 | 申请日: | 2012-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875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程谟杰;武卫明;涂宝峰;区定容;崔大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M8/10 | 分类号: | H01M8/10;H01M8/02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马驰 |
地址: | 116023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固体 氧化物 燃料电池 复合 电解质 薄膜 及其 制备 | ||
1.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复合电解质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氧化锆基电解质致密层(1)以及其一侧表面与之结合紧密的氧化铈基电解质层(2)。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复合电解质薄膜,其特征在于:氧化锆基电解质薄膜材料为MxNyZr1-x-yO2-d,M、N分别为Y、Sc、Ce、Yb、La中的一种,0.02≤x≤0.2,0≤y≤0.2,0≤d≤0.2;
氧化铈基电解质薄膜材料为LnxCe1-xO2-d,Ln为Gd、Sm、Y或La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0.05≤x≤0.5,0≤d≤0.2。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电解质薄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复合电解质薄膜的总厚度在62纳米-20微米之间;
所述氧化锆基电解质薄膜(1)的厚度在30纳米-15微米之间,最好为60纳米-8微米之间;
所述氧化铈基电解质薄膜(2)的厚度在32纳米-5微米之间,最好在35纳米-10微米之间。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电解质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氧化铈基电解质层(2)有两部分组成,包括与氧化锆基电解质结合紧密的致密无缺陷的氧化铈基电解质层,为致密层(3),以及在其基础上制备的疏松多孔的氧化铈基电解质层,为疏松层(4);其中首先在氧化锆基电解质层表面制备致密层(3),而后在致密层(3)表面制备疏松层(4)。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复合电解质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铈基电解质薄膜的厚度在32纳米-5微米之间,最好在30纳米-3微米之间;
所述致密层(3)的厚度控制在30纳米-3微米之间;
所述疏松层(4)的厚度控制在2纳米-1微米之间。
6.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电解质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氧化锆基电解质薄膜(1)及氧化铈基电解质薄膜(2)均采用磁控反应溅射的方法制备;所用靶材均为相应组分的合金靶材;
磁控反应溅射的电源可以为直流电源、中频电源或者射频电源。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氧化锆基电解质薄膜(1)的制备过程为:
在氧化镍与氧化锆基复合阳极基底上磁控反应溅射沉积,其溅射参数为:基底温度在200-800℃,氧气流量与氩气流量之比为1/2-1/20,靶基距为5-9cm,溅射气压为0.1Pa-1.5Pa,溅射功率密度P=3-15W/cm2。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致密层(1)最好在400-1600℃温度之间进行退火处理。
9.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氧化铈基电解质薄膜致密层(3)的制备过程为:在已溅射YSZ电解质薄膜的膜电极表面溅射沉积氧化铈基电解质层,其溅射参数为:靶基距为5-9cm,溅射气压为0.1Pa-1.5Pa,溅射功率密度P=3-15W/cm2,氧气流量与氩气流量之比为1/2-1/20,溅射基底温度在250-800℃;
氧化铈基电解质薄膜疏松层(4)的制备过程为:在溅射致密氧化铈基电解质层(3)的表面上溅射疏松氧化铈基电解质层(4),溅射参数为:靶基距为5-9cm,溅射气压为0.5Pa-5Pa,溅射功率密度P=0.5-10W/cm2,氧气流量与氩气流量之比为1/2-1/20,溅射基底温度在0-200℃。
10.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致密层(3)最好在400-1200℃的温度下进行退火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6261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