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防晒功效的蜂毒组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62951.9 | 申请日: | 2012-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065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陈华;孙恢礼;潘剑宇;蔡冰娜;孙小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K8/98 | 分类号: | A61K8/98;A61K8/73;A61P17/04;A61Q1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刘明星 |
地址: | 510301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防晒 功效 蜂毒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妆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防晒功效的蜂毒组合物。
背景技术:
随着环境污染和大气被破坏程度的加剧,照射到地面上的紫外线也越来越强烈。其中,UVB(即中波紫外线)对皮肤作用能力最强,可达真皮表面,使真皮血管扩张呈红肿状、表皮细胞内核酸或蛋白质变性。长久照射后,皮肤出现水肿、水疱、红斑、脱皮、老化,甚至引发皮肤癌。而UVA(即长波紫外线)穿透力更强,可达真皮深处,并且对皮肤作用具有积累性。长久照射后,皮肤会褐色化、胶原纤维断裂、弹性下降、皱纹生成。此外,UVA对UVB引起皮肤损害还具有协同作用。因此,日常生活中对UVB和UVA的防护必不可少。
在我国《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年版)限制使用的防晒剂中,大部分只能吸收UVB,其防晒区间单一、光稳定性差、易被氧化变质,对皮肤也有刺激性。大量或长期使用,会使皮肤产生依赖,并易引起皮肤细胞及结构破损。而TiO2和ZnO虽能防护UVA,但用量过大时,吸附性、透明性和透气性较差,对皮肤也有光催化性和刺激性,还易堵塞毛孔。虽然目前市面上防晒化妆品的种类层出不穷,标识有高SPF值和PFA值的强效防晒化妆品更是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但是这些化妆品防晒指数越高,其防晒剂的用量势必就越大,而防晒剂之间、防晒剂与溶剂和基质之间又具有相互致敏作用。所以,使用这些产品皮肤过敏的几率非常大,不适感和不安全性也随之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防晒化妆品对皮肤有较强刺激性和光毒性、大量使用会使皮肤产生依赖、肤感油腻、透气性差、易堵塞毛孔等问题,提供一种更安全、高效的具有防晒功效的蜂毒组合物。
本发明的具有防晒功效的蜂毒组合物,包括防晒化妆品基质成份,其特征在于,还含有蜂毒。
优选,所述的蜂毒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的,取粗蜂毒用水溶解,然后再通过截留分子量10000Da的超滤膜进行超滤后,将滤液冷冻干燥制得蜂毒。
该蜂毒纯化方法在简化了蜂毒纯化工艺,节省了成本同时,还可以对具有显著美容护肤作用的蜂毒肽、蜂毒明肽等活性物质有效富集和浓缩,去除了透明质酸酶、磷脂酶A2等易引起皮肤过敏反应、发炎及疼痛的物质,在保证安全性、无皮肤刺激和过敏的同时,使防晒功效显著增强。该纯化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蜂毒中具有美容护肤功效的活性物质尚未有效富集等问题,填补了蜂毒在防晒化妆品中应用的空白,并充分发挥其防晒功效。
优选,所述的蜂毒,其含量占蜂毒组合物总质量的0.00001%~2%。
所述的蜂毒是优选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的:取粗蜂毒加10-30倍体积水充分溶解,5000-10000g离心10-30min,上清液通过截留分子量10000Da的超滤膜进行超滤后,将滤液冷冻干燥制得蜂毒。
为增强防晒、缓解炎症、晒后修复等功效,本发明的具有防晒功效的蜂毒组合物优选还含有海藻多糖,其含量占蜂毒组合物总质量的0.01%-5%。进一步优选还含有VC磷酸酯镁,其含量占蜂毒组合物总质量的0.1%-5%。
所述的海藻多糖是指藻酸钠、紫菜多糖、裙带菜多糖、珍珠菜多糖、石花菜多糖、麒麟菜多糖、羊栖菜多糖、海带多糖、海蒿子多糖、螺旋藻多糖、马尾藻多糖、铜藻多糖、墨角藻多糖、角叉藻多糖、大叶藻多糖和小球藻多糖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可市购,也可根据现有方法制备。
所述的VC磷酸酯镁可以从市购。
所述的粗蜂毒可以为胡蜂粗蜂毒和/或蜜蜂粗蜂毒,可以自己用蜂毒采集器采集,也可以从市购。
本发明的具有防晒功效的蜂毒组合物的化妆品基质中还包含有防晒剂,所述的防晒剂是指UVA防护剂和/或UVB防护剂。
所述的UVA防护剂优选为2,2′-双-(1,4-亚苯基)1H-苯并咪唑-4,6-二磺酸的二钠盐、亚甲基双-苯并三唑基四甲基丁基酚、对苯二亚甲基二樟脑磺酸、双-乙基己氧苯酚甲氧苯基三嗪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其用量为,按占蜂毒组合物总质量的百分比计,2,2′-双-(1,4-亚苯基)1H-苯并咪唑-4,6-二磺酸的二钠盐0.1%~4.5%、亚甲基双-苯并三唑基四甲基丁基酚0.1%~3.5%、对苯二亚甲基二樟脑磺酸0.1%~4.5%、双-乙基己氧苯酚甲氧苯基三嗪0.2%~4.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6295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银/磷酸银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屋顶薄型采光通风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