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动力闭锁-解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63146.8 | 申请日: | 2012-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911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F·布尔西亚;A·S·P·莫拉;L·R·马丁内斯;F·J·维斯奎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因特瓦产品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47/02 | 分类号: | E05B47/02;E05B15/00;E05B65/32;E05B65/19;E05B65/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泛华伟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0 | 代理人: | 蔡民军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 闭锁 解锁 装置 | ||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1年12月23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61/579,877的优先权,其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总体涉及闩锁装置,尤其涉及具有动力锁的闩锁装置。
背景技术
闩锁,诸如那些用在车辆中的闩锁,通常采用动力锁系统作为便利特征。动力锁系统可以利用与车辆的多个构件例如车门锁或后备箱锁相关联的电致动器使锁在闭锁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移动。为了保护车门闩锁的多个部件,大多数车门闩锁都是空行程类型,从而当车门闩锁处于闭锁位置时,车门闩锁对连接的解锁把手的作动不会产生任何阻力。然而,大多数空行程车门闩锁都以这样的方式构造,即如果闩锁处于闭锁位置,在通电之前或通电的同时拉动车门把手,则车门闩锁不能打开。
通常情况下,人们会试图在闩锁已经解锁之前开启连接到闩锁的把手,例如举升门上的把手。随后或同时,人们会试图解锁闩锁,但因为把手已经被拉起而不能这样做。在人们放开把手以后,必须再次致动解锁装置以解锁车门。这之后,人们可以再次拉起把手以进入车辆内。
因此,希望提供一种闩锁,当拉起把手且同时闩锁解锁时,不必再次致动解锁装置就能打开闩锁。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一种闩锁,其包括可枢转地安装到该闩锁的锁定杆。在接近锁定杆的第一端处可枢转地连接到锁定杆的间歇杆。锁定杆的移动使间歇杆发生相应的移动。在接近锁定杆的第二端处可枢转地连接到锁定杆的齿轮。齿轮的转动使锁定杆发生移动。锁定杆由弹性材料制成并构造成具有相对于该锁定杆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厚度减小的区域。锁定杆的第二端相对于锁定杆的第一端的移动会在锁定杆内产生偏压力。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防止在解锁操作中闩锁未对准的方法,其包括压缩锁定杆以产生偏压力。然后,松开把手。保持阻挡件和阻挡销之间的接合直到间歇杆位于常态位置。一旦位于该常态位置,间歇杆就滑动至解锁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闩锁,其包括可枢转地安装到闩锁的壳体上的锁定杆。在接近锁定杆的第一端处可枢转地连接到该锁定杆的间歇杆。在接近锁定杆的第二端处可枢转地连接到锁定杆的齿轮,齿轮的转动使锁定杆发生移动,锁定杆的移动使间歇杆发生相应的移动。齿轮通过马达转动。解锁杆可转动地安装到壳体上并可操作地连接到壳体外部的把手上。间歇杆通过与解锁杆一体形成的销可滑动地安装到解锁杆上。锁定杆由弹性材料制成并构造成具有相对于锁定杆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厚度减小的区域,从而锁定杆的第二端相对于锁定杆的第一端的移动会在锁定杆内产生偏压力。锁定杆内产生的偏压力会在马达已经断电以后并在齿轮通过马达转动之前解锁杆通过把手已经转动,引起间歇杆相对于壳体移动。
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附图及后附的权利要求书,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会认识到并了解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的特征及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仅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描述,其中:
图1是处于锁定状态的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2是一旦力施加到图1中闩锁的把手上时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示例性实施例在马达通电以解锁闩锁后的透视图;
图4是图3所示的闩锁在闩锁的把手已经松开后的透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锁定组件的透视侧视图;以及
图6是本发明的壳体的一部分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下列美国专利文献:US5,934,717、US6,076,868、US6,565,132和US7,192,066,上述专利的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入本文。
参见附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闩锁20的多个部分。闩锁20包括布置在壳体72(参见图6)内并由图1-4示意性地示出的、可在闭锁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移动的闭锁组件30和可在上闩位置和解闩位置之间移动的锁闩组件80。闩锁20可与车辆的构件一体形成,这样的构件例如是邻近举升门、后备箱、车门或例如任何其它可操作部件的车辆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因特瓦产品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因特瓦产品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6314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