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粘弹性阻尼胶板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65937.4 | 申请日: | 2012-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774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孙景生;朱庆汉;褚风民;庞杰;王磊;苗志军;左玉腾;刘静晨;富东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橡胶工业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8L23/28 | 分类号: | C08L23/28;C08K13/02;C08K3/04;C08K3/34;C08K3/22;C08K5/09;C08K5/12;B29B7/28;B29C35/0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杰盈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2207 | 代理人: | 赵敬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南开***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粘弹性 阻尼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橡胶板及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粘弹性阻尼胶板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工作和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振动和噪声控制日益成为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由于粘弹性阻尼材料具有高阻尼的特性,而且能在相当宽的频带内起到抑制振动和噪声的作用,可被应用于机械构件,如舰船、机车等的减振降噪。
粘弹性阻尼材料是一种主动降噪材料,大多数为橡胶等高分子材料,其减振降噪的技术原理是通过在振动的构件表面粘合粘弹性阻尼材料,利用其在玻璃化转变时的高阻尼特性,增大构件的阻尼耗能,使构件变形时通过阻尼材料的拉伸、弯曲、剪切等变形引起的粘性内摩擦,将部分机械能转变成热能耗散掉,从而使产生噪声的振动能量大大衰减,达到减振降噪目的。
粘弹性阻尼材料的阻尼效果与外界作用条件和高分子材料本身的化学结构有关,外界作用条件主要指使用温度和振动频率,高分子材料本身的化学结构主要指组成高分子材料链段的柔韧性和侧基基团的体积和数量等。高分子链段的柔韧性越好、侧基基团的体积越大和数量越多,阻尼效果越明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粘弹性阻尼胶板及其制备方法,是以氯化丁基橡胶为主体材料、以高分子树脂做交联剂的基本配方模压硫化制作的不同厚度的橡胶胶板,构成橡胶材料的分子链段本身柔韧性极好,加上氯化丁基橡胶分子链上有大量的侧基基团,具有优越的阻尼性能。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粘弹性阻尼胶板,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组份:以氯化丁基橡胶1068为基础量100,各组份的重量份数比为:
氯化丁基橡胶1068 100份;
硬脂酸 1-2份;
氧化锌 3-8份;
2402#树脂 10-20份;
云母 5-20份;
炭黑N-330 20-50份;
古马隆 1-5份;
邻苯二甲酸二辛脂 1-5份;
石蜡 1-2份;
防老剂RD 1-2份。
所述的防老剂RD为2,2,4-三甲基-1,2-二氢化喹啉聚合体。
一种粘弹性阻尼胶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按如下步骤进行的:
(一)各组份按以下重量份数配料:
氯化丁基橡胶1068 100份;
硬脂酸 1-2份;
氧化锌 3-8份;
2402#树脂 10-20份;
云母 5-20份;
炭黑N-330 20-50份;
古马隆 1-5份;
邻苯二甲酸二辛脂 1-5份;
石蜡 1-2份;
防老剂RD 1-2份;
(二)制备方法依次为:
1、混炼:
(1)密炼机加入氯化丁基橡胶1068,塑炼2-3分钟,加入防老剂RD、石蜡、硬脂酸混炼1-2分钟,加入1/2炭黑、邻苯二甲酸二辛脂、古马隆和2402#树脂混炼2-3分钟,再加入1/2炭黑、邻苯二甲酸二辛脂、古马隆和2402#树脂混炼2-3分钟,135±5℃排胶1-2分钟;
(2)经密炼机排胶后的胶料在开炼机上包辊后,下8-10mm厚的胶皮,冷却停放24小时以上备用;
(3)在开炼机上将胶料包辊,调辊距至4-8mm,加入氧化锌,调辊距至1-2mm,打三角包3-5遍,然后,放宽辊距至8-10mm下片,冷却停放24小时以上备用;
(4)在开炼机上将胶料包辊,调辊距至3-6mm,加入云母粉,捣炼2-3遍,放宽辊距至硫化时所需要的厚度,下片停放24小时以上备用;
2、硫化:
根据粘弹性阻尼胶板面积大小选用硫化板面适当的硫化成型平板机硫化,硫化条件为:140-145℃,30-40分钟;
3、毛化:
利用手动砂轮机,将硫化后的粘弹性阻尼胶板的待粘合面均匀打毛至表面无亮点,用吸尘器吸除表面胶屑,用压缩空气吹净表面浮尘,包装入库,新鲜胶面不得被污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橡胶工业研究所,未经天津市橡胶工业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6593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