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机固体废弃物用粘结剂和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66377.4 | 申请日: | 2012-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117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胡中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中波;黄小康 |
主分类号: | C04B28/00 | 分类号: | C04B28/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吴小灿 |
地址: | 100049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机 固体 废弃物 粘结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机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技术,特别是一种无机固体废弃物用粘结剂和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代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需要妥善地加以处置,而且在处理固体废弃物时,应避免产生二次污染,对有毒有害废物应确保不致对人类产生危害。对城市产生的固体废物制定全面的、综合性处理规划是非常必要的。其最理想的状态即为固体废弃物的完全再资源化。虽然现有多种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技术在各种不同的条件下得以运用并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但是,这些已知的技术或不可避免地给环境造成二次污染,或有其应用局限性,或其资源化效率不理想,或其成本太高。因此,研发一种不造成二次污染,通用性好、效率高及成本可控的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技术是科研与工程技术人员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鉴于此,本发明人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经过不断研究多次试验,终于成功研发出无机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的关键技术,即本发明所述的粘结剂和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或不足,提供一种无机固体废弃物用粘结剂和方法,所述无机固体废弃物用粘结剂具有良好的通用性,能够提高无机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效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无机固体废弃物用粘结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四组物料,第一组物料包括金属氧化物和/或氢氧化物,第二组物料包括含磷化合物和/或含硫化合物,第三组物料包括三乙醇胺、木质素磺酸钙、木质素磺酸钠、硼酸和/或草酸,第四组物料包括粉煤灰、水泥、水泥熟料和/或矿粉。
所述第一组物料中的金属氧化物包括以下物质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MgO,CaO,Al2O3,Fe2O3。
所述第二组物料中的含磷化合物是指含磷的酸或含磷的盐,所述含硫化合物是指含硫的酸或含硫的盐。
所述第一组物料的重量含量为10%~75%,所述第二组物料的重量含量为10%~45%,所述第三组物料的重量含量为1%~5%,所述第四组物料的重量含量为20%~80%。
所述四组物料中的固态物料均采用粉末状物料。
上述无机固体废弃物用粘结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剂中的四组物料均采用固态物料,每组固态物料呈粉末状或被加工成粉末状,所述四组物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得到粉末状粘结剂产品。
上述无机固体废弃物用粘结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一定比例选取所述粘结剂中的四组物料,所述四组物料包括固态物料和液态物料,所述固态物料呈粉末状或被加工成粉末状,并混合成粘结剂产品的粉末状固态组分,所述液态物料直接或混合成粘结剂产品的液态组分,所述粉末状固态组分与所述液态组分分装成套即得粘结剂产品。
无机固体废弃物的粘结固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无机固体废弃物与粘结剂混合并加水调成浆料后在常温下引发化学固化反应,无需额外能量,所述浆料通过浇铸、挤压、涂抹或喷涂后固化成型为结构体。
所述无机固体废弃物包括砂石、泥土、固体生活废弃物和/或固体工业废弃物,所述结构体中水的重量含量为17%~50%。
一种结构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无机固体废弃物和上述无机固体废弃物用粘结剂,所述结构体中水的重量含量为17%~50%。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如下:本发明的无机固体废弃物用粘结剂及方法,解决了对各种固体物质进行固化的实用化问题。所述粘结剂是一种通用性好、环境友好的用于固体物料粘结的粘结剂。相关工艺过程不造成二次污染,通用性好、效率高且成本可控。本发明对于生活、工业固体废弃物渣料的处理具有就地资源化的特点。就地资源化的特点,能够把建筑、工业等固体废弃物高效地就地资源化,能够推动建筑、工业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进程并为各种建设工程提供绿色环保的结构件。通过在建筑工地就地取材、就地固化,能够极大降低建设成本、提高施工效率。本发明能够通过无机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的成本控制选择,根据预算及性能需要,可在极大程度上控制工程造价即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中波;黄小康,未经胡中波;黄小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6637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