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速飞行器斜截面锥型壳体变角度高温热试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67047.7 | 申请日: | 2014-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959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发明(设计)人: | 刘文江;孙大志;丁晓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交通学院 |
主分类号: | E01C11/26 | 分类号: | E01C11/26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李桂存 |
地址: | 250357***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速 飞行器 截面 壳体 角度 温热 试验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道路除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隧道口路面自动除冰防冰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全国高速路网的不断扩大,山区高速里程急剧增加,隧道数量越来越多,隧道洞口结冰所带来的交通隐患及事故问题越来越突出。因为隧道进出口会受到“隧道风”的影响,因此,比起普通的路面,此处路面更容易结冰。而且隧道比较狭窄,很多司机行驶到结冰路面的隧道进出口时,因为对隧道进出口的驾驶困难估计不足,再加上明暗度变化大,人的视觉不能立即适应,因此特别容易导致严重的交通事故或者交通堵塞。由此可见,隧道进出口的融雪除冰问题,对于交通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传统的除冰雪方法主要包括机械除冰法、传统融雪剂除冰法和电缆加热除冰法。 机械除冰法虽然具有效力高、机动性强的优点,但机械成本高,由于需要人工操作,在恶劣气象条件下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工作时需要封闭公路影响交通,对路面有巨大的损伤并且除冰不及时;传统融雪剂除冰会加快路面破损,降低路面的使用寿命;电缆加热除冰法是近年出现的一种在道路面层和基层之间加铺电加热装置,通过调整工作电压或电流达到电加热装置发热的目的而实现除冰。此种方法存在安装和后期维护不便、工作能耗过高等缺点。因而,现有技术存在的除冰不及时、需要封路、损坏路面、安装不便以及能耗过高、不环保等问题,已不适应现代化高速公路运营安全的发展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以上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隧道口自动除冰的隧道口路面自动除冰防冰系统。
本发明克服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隧道口路面自动除冰防冰系统,包括设置于隧道口处的用于存储除冰液的储液罐、分别安装于隧道口外侧道路两旁的若干喷头、连接于喷头的输液管、一端连接于输液管一端连接于储液罐底部的排液管以及设置于排液管上的电磁阀,所述排液管与储液罐的连接部位高度高于喷头的高度,所述隧道口外侧道路上安装有路况传感器,所述电磁阀经继电器Ⅱ连接于工业控制器的Q2端和QCOM端,所述路况传感器经信号变化器连接于工业控制器的B1端。
为了显示预警信息,还包括安装于隧道口一旁的LED显示屏,所述LED显示屏内的LED显示模块经继电器Ⅰ连接于工业控制器的Q1端和QCOM端。
为了节能环保,还包括若干安装于隧道口周边的光伏板,所述光伏板电连接于工业控制器的VCC端。
为了实现低液位报警,还包括安装于储液罐内的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连接于工业控制器的C2端。
为了保证除冰效果,上述每侧的相邻的喷头之间的间距为5米。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如果隧道口出的路面下雪或者结冰,路况传感器将测量信号反馈至工业控制器,工业控制器通过Q2端以及QCOM端控制继电器Ⅱ吸合,电磁阀开启,储液罐内的除冰液经排液管输入到输液管中,最终通过喷头喷洒到隧道口处的路面上,从而可以使隧道口附件的道路上的积雪或者冰层融化。喷洒一定时间后工业控制器控制继电器Ⅱ断开,电磁阀关闭,此时喷头停止喷液。实现了自动开闭,结构简单,不需人工操作,不需封闭道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管路部位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控制系统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隧道口 2.储液罐 3.电磁阀 4.排液管 5.输液管 6.喷头 7.LED显示屏 8.路况传感器 9.继电器Ⅰ 10.继电器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附图2、附图3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交通学院;,未经山东交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6704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