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音频通话测试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67126.8 | 申请日: | 2012-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672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李启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威创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26 | 分类号: | H04L12/26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王茹;曾旻辉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音频 通话 测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音频测试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音频通话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在音频会议中,经常遇见进入会议发言,但是收听方却听不到发言者的声音的情况,但是,却不知道哪方出现了问题;不知道是发言者的音频设备问题,还是音频客户端与音频服务器之间的网络通信存在问题。发言者的音频设备问题可以根据本地的音频设备测试软件而解决,但是音频客户端与音频服务器之间的音频媒体通信是否存在问题却无法得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音频通话测试系统,可以方便地检测音频客户端与音频服务器间的通话情况,提高了测试效率。
采用的方案:
一种音频通话测试系统,包括:第一音频客户端和音频服务器;其中,所述第一音频客户端包括第一音频通信端口和第二音频通信端口,
所述音频服务器,用于对接收的音频信号进行混频得到混频信号,以及将所述混频信号返回给所述客户端;
所述第一音频通信端口,用于将采集的音频信号上传所述音频服务器,以及接收所述音频服务器返回的混频信号;
所述第二音频通信端口,用于将所述采集的音频信号上传所述音频服务器,以及接收所述音频服务器返回的所述混频信号。
本发明利用一个音频客户端的2个音频通信端口分别采集同一音频数据,然后将采集的音频数据分别上传音频服务器进行混频;音频服务器分别向这2个音频通信端口返回混频信号,若其中一个音频通信端口可以接收到该混频信号,则表示该音频客户端与音频服务器的音频通信是正常的,只要只需要一个音频客户端、一个操作者就可以完成音频客户端与音频服务器的通话测试,方便操作,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出一种音频通话测试系统,其中一个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1,包括:第一音频客户端和音频服务器;其中,第一音频客户端包括第一音频通信端口和第二音频通信端口,其中,第一音频通信端口和第二音频通信端口可以为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端口或者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中文名是用户数据包协议)端口;
音频服务器,用于对接收的音频信号进行混频得到混频信号,以及将混频信号返回给客户端;
第一音频通信端口,用于将采集的音频信号上传音频服务器,以及接收音频服务器返回的混频信号;
第二音频通信端口,用于将采集的音频信号上传音频服务器,以及接收音频服务器返回的混频信号。
具体的,用户测试音频客户端时,对准音频客户端说话,第一音频通信端口采集用户的语音信号上传音频服务器;第二音频通信端口采集用户的语音信号上传音频服务器;音频服务器对第一音频通信端口和第二音频通信端口采集的语音信号进行混频并经过选频后,分别向第一音频通信端口和第二音频通信端口发送混频信号,若用户在当前音频客户端可以听见混频声音,则表示当前音频客户端与音频服务器的音频通信是正常的。
本发明利用一个音频客户端的2个音频通信端口分别采集同一音频数据,然后将采集的音频数据分别上传音频服务器进行混频;音频服务器分别向这2个音频通信端口返回混频信号,若其中一个音频通信端口可以接收到该混频信号,则表示该音频客户端与音频服务器的音频通信是正常的,只要只需要一个音频客户端、一个操作者就可以完成音频客户端与音频服务器的通话测试,方便操作,效率高。
当利用本发明测试远端音频客户端的时候,由于第一音频客户端有2个音频采集端口,则经过音频服务器混频后得到的混频信号更强,可以避免在远端音频客户端接收的混频信号过弱而误以为远端音频客户端与音频服务器的音频通信不正常的问题;具体的,请参见图2,
音频通话测试系统还包括第二音频客户端;
音频服务器将第一音频通信端口采集的音频信号和第二音频通信端口采集的音频信号进行混频后,发送给第二音频客户端。
其中第二音频客户端在远端,若接收到音频服务器发送混频信号,则表示远端的第二音频客户端与音频服务器的音频通信是正常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威创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威创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6712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