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间歇能源并网下的自动发电控制模型的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67784.7 | 申请日: | 2012-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666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丁剑;邢田伟;申洪;宋新立;郑超;宋云亭;张琳;姜宁;魏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西北电网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38 | 分类号: | H02J3/38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间歇 能源 并网 自动 发电 控制 模型 设计 方法 | ||
1.一种间歇能源并网下的自动发电控制模型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A、构建并网间歇能源扰动的时间-幅值二维扰动源;
B、分析电网功率波动特性;
C、确定自动发电控制AGC系统机组的分布方案;
D、确定自动发电控制AGC系统电源备用大小以及电源类型;
E、制定自动发电控制AGC系统控制策略;
F、选择频率偏差系数;
G、确定自动发电控制模型的参数设计方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歇能源并网下的自动发电控制模型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构建并网间歇能源扰动的时间-幅值二维扰动源包括下述步骤:
a、构建二次调频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的函数;
b、判断并网间歇能源电源中是否有风电电源;
c、判断并网间歇能源电源中是否有光伏电源;
d、判断并网间歇能源电源中是否同时有风电和光伏电源;
e、形成间歇性能源电源二维扰动域的源样本空间;
f、从源样本空间中对角线样本取值;
g、得到间歇性能源电源时间-幅值二维扰动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间歇能源并网下的自动发电控制模型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二次调频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的函数用下式表示:
f调频效果[(t,v),d,m,c]=f(二维扰动域,机组分布,控制模型,参数设置)
=f[(时间因素,幅值因素),机组分布,控制模型,参数设置]①;
其中:t表示二维扰动域中的时间因素;v表示二维扰动域中的幅值因素;d表示自动发电控制AGC机组分布的影响;m表示控制模型的影响;c表示参数设置的影响。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间歇能源并网下的自动发电控制模型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若有风电电源,收集风电电源时间-幅值(tn,vn)样本并进行步骤c;否则,进行步骤c。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间歇能源并网下的自动发电控制模型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若有光伏电源,收集光伏电源时间-幅值(tn,vn)样本并进行步骤d;否则进行步骤d。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间歇能源并网下的自动发电控制模型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中,若同时有风电和光伏电源,进行风电和光伏电源(tn,vn)样本叠加效应分析并进行步骤e;否则进行步骤e。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间歇能源并网下的自动发电控制模型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e中,间歇性能源电源二维扰动域的源样本空间用下式表示:
②;
其中:(tn,vn)为一组样本,表示在tn时间跨度下,统计所得最大风电波动幅值为vn,n=1、2、3…。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间歇能源并网下的自动发电控制模型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f中,从源样本空间中对角线样本取值用下式表示:
③。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间歇能源并网下的自动发电控制模型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g中,所述式③即为得到的间歇性能源电源时间-幅值二维扰动源。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歇能源并网下的自动发电控制模型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基于交换功率偏差评价准则的分析扰动下电网功率波动特性;将二维扰动域中的(tn,vn)作为扰动量,分析在所述扰动量下没有自动发电控制AGC系统时电网功率波动特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西北电网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西北电网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67784.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冷收缩补偿定位的超导电机
- 下一篇:农户宝手持式城乡产销信息实时交互系统